Skip to main content

- Research on criminal defense

Constantly go back and forth between norms and facts · repeatedly measure between evidence and conscienceNorms, facts, evidence, conscience, human rights, justice

如何正确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社会危害性大,常使被害人没有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损失没有法得到及时赔偿,侦破案件的难度增大,因此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对交通肇事后“逃逸”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影响了正确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这个法定加重处罚情节,本文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Continue Reading

刑法中的数额认定与认识错误

蒋熙辉(以下简称蒋):我国犯罪概念蕴含罪量要素,刑法往往采取“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等方式规定具体的犯罪。理论研究由此产生数额犯、情节犯等概念。先不论立法方式与理论抽象的妥当与否,数额已经成为刑法研究中一个不能绕开的问题。
黄京平(以下简称黄):的确如你所说,数额是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刑事司法实践中,认定数额是判断罪与非罪的关键。为统一刑事司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司法解释对规定为数额犯的个罪不无例外地涉及到定罪数额及量刑数额。

Continue Reading

刑法解释方法及位阶关系

刑法解释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罪刑法定的原则制约下,除类推解释被禁止以外,其他解释方法都是可以采用的。这里所谓其他解释方法通常有以下四种:语义解释、逻辑解释、历史解释和体系解释。

Continue Reading

从毒品包装上寻找犯罪证据

作为一名公诉人,不仅要善于审查、判断、使用证据,而且要善于从已有的案卷材料中发现、收集证据。我在办理一起被告人拒不认罪的特大毒品案件中,通过从公安机关扣押的物品中发现和收集证据,最终将狡猾的毒品犯罪分子送上了法庭。
甘肃省平凉市人陈某在昆明火车站准备坐火车前往湖南省衡阳市,值勤武警从其携带的提包中查出海洛因3635克。陈某拒不供认犯罪事实,辩称提包是自己进站时帮一个姓曾的广东人拿的,不知道包里有毒品,并且还在公安机关的扣押物品清单上写下了“以上物品是我替别人带的,据公安讲是海洛因”的文字。

Continue Reading

精神病人犯罪问题规制之我见

近年来,精神病人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精神病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前几日,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名身患间歇性精神病的妇女草菅人命,相继杀死了其两任丈夫及亲生儿子。经司法鉴定,其杀人之时处于精神病发作期,因此,该妇女对其杀人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对于这样的处理,邻居感到惊恐不安,他们觉得此人像一颗重磅炸弹一般,时时危及着自身的生命安全。像这样的案件比比皆是,屡见不鲜,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1600多万精神病患者,精神病犯罪的多发性及其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已不容忽视。

Continue Reading

浅析故意伤害轻伤案的诉讼机制重构

当前,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案件越来越多,因琐事闹矛盾、酒后打架和群殴事件屡屡发生,往往造成被害人轻伤甚至重伤。在司法实践中,对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案件的处理存在诸多矛盾之处。本文试分析其司法弊端并对建立有效、便捷的诉讼机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案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同样的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案件因自诉、公诉的不同,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

Continue Reading

Craftman’s Spirit,
Strive for Excellence

Focus, Profession, Perfection

Professiona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