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 刑辩研究Criminal debate

在规范与事实之间不断往返 · 在证据和良知之间反复度量规范、事实、证据、良知、人权、正义

对借记卡诈骗应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

伪造借记卡诈骗的行为是金融凭证诈骗还是信用卡诈骗,存在很大争议。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曲新久教授从信用卡概念变化的历史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问题关键:刑法专业术语是否随专业领域法律概念变化而变化

阅读更多

确立我国诉辩交易制度探析

2001年牡丹江铁路运输法院确认检察机关与某被告人作出的诉辩交易,对某被告人从轻作出处罚,这是我国第一个实行诉辩交易的案件,该案件在我国引起了重大争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权威人士为此曾明确表示诉辩交易制度现阶段在我国不能适用。但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些兴趣不减。本文拟就诉辩交易的内涵、确立我国诉辩交易制度的可行性与应注意的一些法律问题作一探析,以作抛砖引玉。
一、诉辩交易制度的界定。

阅读更多

同步录像固定证据的生效要件

近年来,随着检察机关的侦查观念和侦查手段的不断发展,运用同步录像固定证据被广泛的采用,在刑事诉讼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不可否认,在部分案件中仍有一些同步录像未被作为证据或不能作为有效证据使用,使我们在法庭上不能有效的指证犯罪。哪么,因为什么原因导致我们摄制的同步录像在法庭上未能生效,或者说,同步录像成为有效证据必须具备哪些要件呢?本文拟就此作简要分析。

阅读更多

浅析私分国有资产罪的认定

近年来,一些单位主管人员损公肥私,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的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由于集体私分往往是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的,得益的是单位的全体成员或大部分成员,决策人所得的数额不大,因而无法对其按贪污罪追究刑事责任,即使每个人所获财产都达到贪污罪构成标准,也不宜按贪污罪追究刑事责任。因此,有法学专家建议增设私分国有资产罪,1997年新刑法采纳了这一建议,规定了私分国有资产罪,笔者就什么情况下行为人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作一浅析,以此求教于同仁。

阅读更多

“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罪状表述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以叙明罪状方式明确规定,职务侵占罪的客观表现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本罪状的理解主要存在两处争议:一是如何界定“本单位财物”?二是如何解读“占为己有”?举例来说,案例一:某公司在异地采购大批货物后暂时寄放于某单位货场。货场保安人员监守自盗部分货物,并销赃牟利7万余元。案例二:某公司推销员与其兄经事先共谋,采用伪造被劫现场并向公安人员报案的欺骗方法,将已收取的公司销售货款17万元非法占有,全部由其兄归还欠债。

阅读更多

自首制度司法认定中的两个问题

自首是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量刑制度,自首制度的贯彻落实,在分化瓦解犯罪分子,鼓励和引导犯罪分子自动投案、改过自新,加强刑事斗争的准确性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由于案件的纷繁复杂,而刑法理论界与实务部门对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内容在理解和适用方面又存在较多分歧,导致司法实践中对自首的一些疑难问题认定很不统一,既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也影响了自首制度的落实。本文试就自首制度司法认定中的两个争议问题作一阐述论证,意在抛砖引玉,对审判实践有所裨益。
一、关于犯罪嫌疑人被传唤归案的自首认定问题

阅读更多

工匠精神    追求卓越专注、专业、精益求精

律师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