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Research on criminal defense

Constantly go back and forth between norms and facts · repeatedly measure between evidence and conscienceNorms, facts, evidence, conscience, human rights, justice

浅谈少年刑事审判工作的语言艺术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针对客观形式的需要,在依法审理的前提下,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对少年犯的教育、感化、挽救上,坚持惩罚和教育相结合,努力使这些少年犯的违法犯罪行为得以矫正,改邪归正,以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要矫治犯罪行为,就必须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因此,也就离不开语言这个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由于少年刑事审判的工作对象、性质和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审判人员在审理过程中语言的特殊要求。研究和总结少年刑事审判工作的语言艺术,对于提高少年刑事审判人员的素质和帮教效果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Continue Reading

贯彻直接言词原则需要三条件

直接言词原则是现代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之一,它在许多国家诉讼实践中得到贯彻实行,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一些规定体现了直接言词原则,但由于立法的笼统、模糊并缺乏相应的可操作性的配套规定,使得我国的审判实务未能真正贯彻执行这一原则。为此,笔者建议如下:

Continue Reading

关于财产刑适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财产刑是《刑法》对犯罪分子在经济上施以制裁的刑罚手段,包括罚金和没收财产。1997年《刑法》规定罚金刑的条文仅有20条,修订后的1997年《刑法》扩大了财产刑适用的范围,罚金刑的条文增加到138条,规定没收财产的有61条,涉及的罪名多达160多个,由此可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经济犯罪呈逐渐增多的趋势。正确地执行《刑法》关于财产刑的规定,依法准确、及时地对犯罪分子适用财产刑,充分发挥财产刑的特殊功效,对预防和打击犯罪,尤其是对遏制经济犯罪有着重要意义。

Continue Reading

农村伤害案件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农村伤害案件有逐年上升之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邳州市法院1998年审理的伤害案件仅占审理刑事案件总数的11.6%。而2003年1—11月份已受理故意伤害案件276件,其中农村伤害案件197件,占刑事收案718件的27.2%。这类案件逐年增多的趋势,不但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好转,扰乱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工作,而且给集体和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欲通过对42起案件的分析,剖析其原因,提出对策。
一、犯罪主体的基本情况

Continue Reading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追加在逃共犯

引言:在刑事诉讼中让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既可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也是被害人维护权益的重要途径。然而司法实践中附带民事诉讼只能针对在案犯提起,从而不利于保护被客人的权益。本篇将籍此稍作探讨,权作抛砖之举。
关键词:讼累连带责任 证据 缺席审判
刑法的目的是通过打击犯罪,保护公民、单位、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但这种保护实际上侧重的是对社会大众的一般保护。因为对犯罪行为的禁止和惩罚主要针对的是未然之罪,这种保护的范围是社会公众的普遍的合法权益,而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所遭受到的是已然之罪的实际侵害,承担这种侵害结果的刑事被害人却往往得不到足于弥补伤痛的赔偿。

Continue Reading

当前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取保候审制度又称保释,是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项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交纳保证金或者提出保证人并出具保证书,以保证被保证人在取保期间不逃避和妨碍侦查、起诉、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保证方式。取保候审制度作为强制措施,为打击犯罪,保证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和节约司法资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目前的刑事诉讼程序中,由于取保候审制度的立法和执行不够完善,导致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试根据在司法实践中的经验略抒管见,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一、存在的问题

Continue Reading

Craftman’s Spirit,
Strive for Excellence

Focus, Profession, Perfection

Professiona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