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后移置被害人行为定性分析 admin | 2017-12-19 交通肇事移置被害人行为(下称移置行为)是指交通肇事后,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现场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重伤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对其法律适用作了规定,但司法实践中仍有不少争议,有些理论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析。一、 移置行为的法律本质 阅读更多
浅谈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理性化构建 admin | 2017-12-19 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任何国家的诉讼制度,无不把认定事实真相作为解决案件或纠纷的前提条件。这个在当今社会已成为常理且又无比重要的观念,实际上在人类的蒙昧时期就有了。在推崇神明裁判的时代,虽然人类认识水平有限,但却发展出了适合当今情形的认定案件事实的方法,那就是通过神示证据制度确定事实;法定证据制度是在克服神示证据制度的极端任意性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人类更加精确的认定案件事实的意志和愿望。因为当时有些人相信,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证据法则,可以限制在事实认定方面的恣意,但后来的人们发现,法定证据制度下机械认定事实的法律规定,恰恰事与愿违,走向了正确认定案件事实的反面。 阅读更多
论司法公正与刑事庭审方式改革 admin | 2017-12-19 司法公正是刑事诉讼的重要价值,也是刑事司法改革追求的最高目标。司法公正包括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途径和保障,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检验器和促进剂。1996年修订的现行刑事诉讼法为纠正我国刑事审判“重实体轻程序”的司法现状,对刑事庭审方式作了重大改革,改变过去职权主义的纠问模式,重新配置控、辩、审职能,确立了控审分离、控辩对抗、法官居中裁判的审判格局。新的庭审方式吸收了当事人主义的合理因素,无疑增强了刑事审判程序的公正性,体现了程序公正的价值。 阅读更多
转化犯步入刑法理论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admin | 2017-12-19 在我国,转化犯这一理论是在九七年刑法典中出现的新现象,转化犯的概念目前在法学理论上还没有形成理论,还没有取得像牵连犯、吸收犯等一样的理论地位。但是在我国刑法典中已经出现这一新的现象,并在刑法条文中多处出现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