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 刑辩研究Criminal debate

在规范与事实之间不断往返 · 在证据和良知之间反复度量规范、事实、证据、良知、人权、正义

转化型抢劫犯罪的构成特征

我国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刑法第263条关于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这种情况在刑事法学理论上称为转化型抢劫罪,亦称为事后抢劫罪。
刑法该条规定属于法律拟制条款,有其独特的犯罪构成特征,值得分析:
首先,行为人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罪。

阅读更多

应确立单位犯罪的追诉时效

我国刑法对自然人犯罪作出了追诉时效的规定,而对单位犯罪是否能够成为适用诉讼时效的主体,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从刑法的立法原意及打击单位犯罪的客观需要来看,单位犯罪也应当确立追诉时效,理由是:第一,单位具有法律上的独立人格,其和自然人一样,能够对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信息和状况进行认知并作出反应,在单位利益支配下,其同样能够作出危害社会的行为。第二,单位犯罪适用追诉时效制度,有利于实现刑罚目的,保证刑罚的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目的的实现。第三,单位犯罪适用追诉时效制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第四,单位犯罪适用追诉时效制度,有利于促使司法机关公平、公正执法。

阅读更多

测谎证据若干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从测谎技术产生和推广出发,分析了测谎证据的特点及其作为鉴定结论所具有的证据价值。首先论述了测谎证据证明作用的间接性、表现形式的特殊性和可接受性;其次分析了测谎结论的证据价值和证据能力,并对测谎证据规范管理及法律适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测谎技术 测谎结论 证据价值
测谎证据是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同现代司法实践特别是刑事司法相结合的产物,它将生理和心理测试结果运用到司法实践之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证据学的内容,同时也为现代诉讼法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新的课题,开辟了新的领域。本文试就测谎证据的有关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测谎技术概述

阅读更多

论刑事诉讼中法官的庭外调查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58条规定:“法庭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可以宣布休庭,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该条规定赋予了法官的庭外调查权,同时也对庭外调查权进行了限制。

阅读更多

浅析我国刑法罚金刑制度的完善

罚金作为刑罚种类中附加刑的一种,是指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在我国新旧刑法中,对罚金的判处均作了明确的规定。新旧刑法比较而言,新刑法加大了罚金刑罚的处罚力度和广度。具体来看,新刑法扩大了罚金刑的适用范围,罚金刑的适用对象主要有两类:一是单位犯罪,即凡是实行双罚制的单位犯罪,对单位一律适用罚金刑;二是经济犯罪和其他贪利性犯罪。罚金刑作为一种附加刑,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罚金必须根据刑法分则的规定判处,分则没有规定的不能随意判处。

阅读更多

工匠精神    追求卓越专注、专业、精益求精

律师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