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 刑辩研究Criminal debate

在规范与事实之间不断往返 · 在证据和良知之间反复度量规范、事实、证据、良知、人权、正义

本案是诈骗罪还是票据诈骗罪

案情:
1999年5月的一天,中科院北京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站的职工阮某由唐某的木材经销部为本单位购买了价值1993元的木料,因为阮某以前经常从唐某那里为单位购买木材等物,对唐某比较信任,就把本单位的一张空白转帐支票给了唐某,并告诉唐某让他自己填上1993元的金额。之后,阮某将木料运回单位。唐某在填写转帐支票的金额时把1993元写成121993元,两天后从银行中取出这121993元,后携款潜逃,2002年底被抓获归案。
本案的案情虽然很简单,但对被告人行为的定性却存在很大争议,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定票据诈骗罪,理由如下:

阅读更多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的共同犯罪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是否存在共同犯罪?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生活的其他家庭成员能否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共同犯罪?这是当前查处此类案件过程中面临的亟待回答的问题,也是理论界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
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分歧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存在共同犯罪,在特殊情况下,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也可以成为本罪的共犯,而不论其是否是国家工作人员。另一种观点认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不存在共同犯罪。
 
笔者认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存在共同犯罪,极少数情况下存在共同犯罪。

阅读更多

“严打”有关法律问题的思考

内容提要:2001年4月,我国开展了为期二年的“严打”整治斗争,对于几类严重刑事犯罪进行打击,这是我国现阶段刑事政策的具体运用,是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对策。对于“严打”社会上颇有微词,笔者认为“严打”的运行,应当把握其涵义的特定性、性质的权宜性与运用的法律性。同时,必须明确“严打”与刑事政策的关系,妥善处理“严打”与依法办案的关系、严打与保障人权的关系以及“严打”与采用其他手段进行社会预防的关系。

关键词:严打 人权保障 社会预防

阅读更多

刑事证据规则问题研究

证据规则是规定如何搜集、核实、运用和判断证据的法律准则。就是在司法活动中,运用证据资料判断某种事实真相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程序性准则。为防止刑事证明活动中的主观臆断,保证法官判断的准确性,对于证据的取舍与运用,不能不受某些规则的制约。这些规则在法律上的体现,即为证据规则。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进行重新研究,从而建立适应我国刑事诉讼需要的证据规则制度。
一、研究和建立证据规则的意义

阅读更多

本案是寻衅滋事罪还是妨害公务罪

案情介绍:某日晚,犯罪嫌疑人曹某酒后出门散步,路过一交通路口,发觉堵车,即上前查看,发觉系交通民警正在处理违章车辆,交警手中有20余本被暂扣的驾驶证。曹某了解情况后,心生不满,即上前拍打交警手部,导致交警手中的驾驶证散落一地,周围等待处理的司机即上前争抢驾驶证,曹某见状说:“你们把驾驶证拿去好了,有什么事情我负责。”后曹某被抓获,但已有8本驾驶证不知去向。
对此案,有四种不同的观点:

阅读更多

刑事一审判决书不宜表述刑期起止日

依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刑事诉讼文书样式,刑事一审判决书应在主文部分表述刑期起止日期。笔者认为,此举欠妥。
一、刑期是从判决执行之日起算的。只有生效的判决才能据以交付执行,未生效的判决是不能作为执行依据的,而一审判决只有在过了上诉期、抗诉期后,才能发生法律效力,这样一来,一审判决书如在判决主文中注明刑期起止日,难免给人带来这样一种错觉,即实质上是一份效力处于待定状态的判决书,而从表面上看来已经生效。
二、对于在宣判前未被羁押的被告人,刑期的起止日期将在判决主文中难以确定,因而无法表述。同是刑事判决书,有的表述起止日期,有的则不表述,未免有失法律的统一性。

阅读更多

工匠精神    追求卓越专注、专业、精益求精

律师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