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Research on criminal defense

Constantly go back and forth between norms and facts · repeatedly measure between evidence and conscienceNorms, facts, evidence, conscience, human rights, justice

浅析入户盗窃犯罪的立法完善

入户盗窃犯罪案件高居我国刑事案件之首,其比一般的盗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更大,主观恶性更严重,严重威胁着人们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安宁。然而,刑法修正案(八)仅将入户盗窃等行为方式作为盗窃罪的一般处罚情节。因此,笔者认为应给予入户盗窃犯罪比一般盗窃犯罪更为严厉的处罚。
一、“入户盗窃”中“户”的认定
入户盗窃中的“户”是指用于个人家庭生活所用的、具有相对的封闭性、私密性特征的住宅或者住所。其应当具备如下四个特征:

Continue Reading

恶意透支信用卡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案情
2009年2月,袁某在安徽省全椒县建设银行办理了一张信用卡。自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袁某通过ATM机采取取现、网上购物等形式,肆意透支本金12738.9元,拖欠利息3167.05元。期间安徽省全椒县建设银行金融部以多种形式多次向其催收,并与之签订还款计划,然被告人袁某至案发前一直分文不付,显而易见袁某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构成超期透支。2010年8月14日,袁某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在投案前归还了全部透支款16848元。
分歧:安徽省全椒县人民检察院以袁某犯信用卡诈骗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Continue Reading

交通肇事中逃逸行为的法律分析

交通肇事者在发生交通肇事后逃逸是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情况,这种情况对定罪量刑都有一定的影响。客观上,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人对自己所负义务的不作为,是一种积极的不作为。但原刑法对这一情节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司法实践中又有一些不同的做法,修订后的刑法第133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但这一立法上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仍有操作上的难度,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作了一些具体解释,在刑法理论上又有一系列的著作或论文阐述了各自的观点,但有些问题仍然值得研究。

Continue Reading

前后矛盾的证人证言如何审查与认定

案例:
被告人李某因涉嫌犯故意伤害罪被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在人民法院审理过程中,李某的辩护人向法院申请证人王某出庭作证。经调查,该证人王某系被告人李某的亲属,其在案发后已在公安机关的询问中作了陈述。现证人在法庭上所作证言与其在公安机关所作陈述相互矛盾。前次证言对被告人李某不利,庭审中的证言对被告人李某的量刑有利。因此,在本案中对于证人王某的证言如何审查与认定?
在讨论过程中存在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证人王某在公安机关的第一次证言是可以采信的,因为该证言距离案发时间最近,证人记忆力最好时作证的,可信度比较高。

Continue Reading

利用职务更改资金存款方式获利行为的定性

刘某为某中学出纳,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期间,刘某利用担任出纳的职务便利,先后多次擅自决定将其保管的学校账外资金760000元,用于定期存款和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从中牟利9000余元。其中,将460000元由活期存款改为定期存款,存款到期后,利息5000多元由其侵占;用300000元购买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从中牟利4000多元。
关于本案中刘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存在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刘某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挪用公款罪。

Continue Reading

Craftman’s Spirit,
Strive for Excellence

Focus, Profession, Perfection

Professiona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