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Research on criminal defense

Constantly go back and forth between norms and facts · repeatedly measure between evidence and conscienceNorms, facts, evidence, conscience, human rights, justice

网络反腐:公共利益是判断侵权与否的关键

网络技术、微博、微信等工具的发展,让“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悄然到来。公众的话语权实现了空前普及,一个突出表现便是网络反腐的异军突起和瞩目的成绩。从“表哥”到“房叔”再到“房妹”、“房姐”,很大程度上源于网络引发的民意力量。有人评价说:网络反腐的效果甚至超过了制度反腐,成为反腐力量中的生力军。网络反腐取得的效果令人振奋,但同时也要注意,应将网络反腐置于法律的轨道内,在实现反腐的同时保护公民的人格权。
保护人格权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和要求
在网络环境下容易遭受侵害的人格权包括公民的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及法人的姓名权、荣誉权、信息资料权等。

Continue Reading

为测试传授犯罪方法效果而实施犯罪的定性

【案情】
甲先向乙传授盗窃的方法,为了测验乙是否掌握,让乙去盗窃一家公司的财务室。乙当晚从该公司财务室偷得现金5000元。
【分歧】
关于本案中对甲如何定罪,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甲向乙传授盗窃的方法,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后面为了测验乙是否掌握而让其去盗窃的行为被前者吸收,应认定为传授犯罪方法罪一罪。
第二种观点认为甲为了测验乙是否掌握,让乙去盗窃单独构成盗窃罪,应对甲以传授犯罪方法罪和盗窃罪进行并罚。
【分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即应对甲以传授犯罪方法罪和盗窃罪进行并罚。理由如下:

Continue Reading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程序的适用

附条件不起诉是裁量不起诉的一种特定形式,是指检察机关对移送审查起诉的犯罪嫌疑人,根据其犯罪行为和人身危险性,认为不起诉更有利于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在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同时附加一定条件,当被不起诉人满足这些条件并履行完毕时,不起诉决定即生效,追诉活动便到此终止的一种刑事不起诉制度。修改后刑诉法在第二百七十一条至二百七十三条中首次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程序,这是对我国当代刑事起诉制度的一个突破性立法,也是对近十多年来公诉制度改革实践的一个归纳和总结。体现了我国刑事立法在不断改变传统的严厉性、机械性,朝着宽缓、理性的方向发展。

Continue Reading

Craftman’s Spirit,
Strive for Excellence

Focus, Profession, Perfection

Professiona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