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Research on criminal defense

Constantly go back and forth between norms and facts · repeatedly measure between evidence and conscienceNorms, facts, evidence, conscience, human rights, justice

关于入户盗窃的司法适用途径研究

建立和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一直是人类的理想之一,在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中,《刑法》自古以来就发挥着重大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它通过惩罚犯罪进而达到保护人民的目的。而入户盗窃犯罪案件高居我国刑事案件之首,且比一般的盗窃行为具有更严重社会危害性和更严重的主观恶性,如实践中很多入户盗窃行为多为团伙犯罪,并伴随着事先踩点、撬锁、翻墙、砸窗等恶劣的行为,另外,行为人在被发现的时候往往挺而走险,转化为抢劫等人身危险性更大的行为,严重威胁着人们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安宁,因此,《刑法修正案(八)》对于盗窃罪的修正为审判实践中对新型盗窃罪提供新的解决途径。

Continue Reading

论“醉驾不必一律入罪”

【摘要】针对醉酒驾驶行为是否一律入罪,学界形成了“一律论”与“不必论”两种观点的对立。“一律论”实质上是形式解释论的观点,而“不必论”则是实质解释论的结论,故“一律论”与“不必论”的对立本质上是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的对立。醉酒驾驶是抽象危险犯而不是情节犯,抽象危险犯存在处罚范围过大的弊病,故而应当对其进’行限制。《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是对犯罪构成进行实质解释的法律依据,而实质解释是限制诸如醉驾等抽象危险犯处罚范围的最佳方式。
【关键词】醉酒驾驶;情节犯;抽象危险犯;实质解释论
一、问题的提出:醉驾一律入罪还是区别对待?

Continue Reading

抢夺中单方帮忙行为之法律定性

【案例】
2012年4月,张某与好友李某吃完晚饭后相伴去超市买东西。途径一路边的烧烤店时,张某见孙某正在烧烤店吃烧烤,身边凳子上随手放着一只黑色皮包,遂临时起意,乘孙某不备,抓起皮包就跑。孙某见状立即喊:“有人抢包了!”并起身紧追张某。李某楞了一下,随后拿起一只碗砸向追赶中的孙某,以阻止孙某追赶。见孙某被砸中后,李某反方向逃离了现场。经查,孙某包内装有苹果手机一部,价值4000余元,另有3000元现金,共计价值7000余元。
【分歧】

Continue Reading

谎称保管的财物为他人所盗行为的认定

【案情】
王某、梅某是邻居,梅某新近买了一台最新款式的彩电,价值近万元。一日,梅某因到外地出差,临走时同王某商量,将这台新彩电搬到王某家,请王某照看一段时间,王某一口答应。后来,王某发现这台彩电质量不错,自己急需一笔钱,于是就擅自将这台彩电变卖了,得款8000元。一个月后,王某得知梅某出差回家,主动地找上门,告知梅某走后不几天自己家被盗,连同梅某的那台新彩电都被偷了。梅某听后有点蹊跷,于是就报警,之后公安机关查出该彩电已由王某私自卖掉了。
【分歧】在处理该案的过程中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王某通过欺骗的方式将梅某的彩电私自卖掉将钱款归为己有,应当认定为诈骗罪。

Continue Reading

浅析刑事和解制度及其构建

摘要:刑事和解是一种新型的刑事纠纷解决方式,主要是通过被害人与加害人的协商一致并达成协议后,国家司法机关减免加害人的刑事处罚来实现。其起源于加拿大,流行于欧美国家,有着传统做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近来来,该理论引进我国,并取得了法学界的认同,并在某些地区的司法实践中得到初步的尝试,我国应该逐步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关键词:刑事和解制度 价值 构建
引言

Continue Reading

死刑复核程序的缺陷及完善探析

死刑复核程序作为我国一项特有的程序,现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刑法和刑事诉讼法都明确规定死刑核准权由最高院行使。然而实践中死刑复核程序在“收”与“放”之间几经周折反复,最终统一归位,体现了惩罚犯罪与尊重人权的结合。在学术界和实务界,死刑复核程序的方式和方法也一直是广泛关注的对象和极具争议的话题,尤其是随着人权主义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不断发展,国际社会限制和废除死刑的呼声日益强烈,人们越来越接受“轻刑化”思想,尊重生命,尊重人权,废除死刑已是世界法律发展的大势所趋。

Continue Reading

Craftman’s Spirit,
Strive for Excellence

Focus, Profession, Perfection

Professiona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