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Research on criminal defense

Constantly go back and forth between norms and facts · repeatedly measure between evidence and conscienceNorms, facts, evidence, conscience, human rights, justice

刑法学拓展性研究兼顾理论与实务

编者按 2012年,我国法学研究与法治实践取得新的进展。年终岁尾之际,本报理论部推出“2012法学研究回眸”专栏,以刑法篇、刑事诉讼法篇、民事诉讼法篇、检察篇为主体框架,盘点相关法学研究领域已取得的成果以及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2012年度,我国刑法学继续加强刑法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的同时,积极关注了我国刑法立法和司法领域的重大热点问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刑法理论研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提升了刑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度,并推动了刑法学研究的实践发展。一、刑法理论问题研究

Continue Reading

侦监工作可从六方面落实修改后刑诉法

从修改后刑诉法应用的视角来看,在当前的侦查监督工作中,尚存在一些与修改后刑诉法精神相悖的问题需要解决,还有一些与修改后刑诉法规定配套的相关制度亟待研究完善。笔者认为,应用修改后刑诉法,应当在透彻理解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侦查监督工作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建立完善与其规定相衔接的配套制度。

Continue Reading

论食品安全犯罪的想象竞合

摘要:司法实践中,食品安全犯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公共安全犯罪的竞合一直存有争议。本文通过分析食品安全犯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想象竞合,并从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入手,对两罪的竞合进行区分和界定。
关键词:想象竞合 法条竞合 食品安全 公共安全
一、食品安全犯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竞合
因为食品安全犯罪侵害的是复杂客体,包括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秩序和人的健康权利,所以当食品安全犯罪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时,食品安全犯罪则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存在竞合。对于二者的竞合,有两种观点:

Continue Reading

毒品犯罪案件中鸦片与吗啡的鉴别问题

毒品犯罪作为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我国刑法对从事毒品犯罪活动的人规定了极其严厉的刑罚,如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一款就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我国刑法对毒品的定义是: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在司法实践中最常见的就是鸦片、海洛因和甲基苯丙胺这三种毒品。

Continue Reading

浅析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刑事侦查权的影响

刑事诉讼法于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修改的决定,在侦查讯问程序、技术侦查、监视居住、证据收集、律师介入等方面对职务犯罪侦查程序作出了修改(以下简称新刑事诉讼法)。一方面强化公权力机关的侦查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对公权力机关侦查权的监督和制约。处于侦查一线的公安、检察机关应该高度重视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侦查工作的影响,认真研究,妥善应对,确保刑事侦查工作在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继续平稳健康发展。
一、强化规范执法意识,确保司法公平公正

Continue Reading

浅谈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罪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广大公民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为了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惩戒因个人信息被非法泄露而导致的人身、财产和个人隐私受到的严重侵害,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09年2月《刑法修正案(七)》增设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对实践中频繁出现的严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进行刑法规制。《刑法修正案(七)》增设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其实有二个罪名,即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笔者将对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概念、犯罪构成、司法实践中的认定谈些看法。
一、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

Continue Reading

Craftman’s Spirit,
Strive for Excellence

Focus, Profession, Perfection

Professiona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