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Research on criminal defense

Constantly go back and forth between norms and facts · repeatedly measure between evidence and conscienceNorms, facts, evidence, conscience, human rights, justice

刑事证据: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通行证

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由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办的“刑事证据法国际研讨会”在中国重庆举行。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大学等16所高校的和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美国、英国、德国的专家学者等1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孙长永主持。

Continue Reading

完善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设想

修改后刑诉法明确规定了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在此情况下,反思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力争在有关司法解释中予以体现,对于完善该制度进而强化人权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同步录音录像制度:
1.尽快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司法解释。可以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制定的关于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中就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中音像资料的法律性质和地位、录制原则和程序、适用对象等作出详细的规定,使其成为公安、法院和检察院都能认同和执行的制度。

Continue Reading

国际公约中“没收”之规定应吸收到刑法中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下称没收程序)是修改后刑诉法在第五编中设置的特别程序之一。修改后刑诉法第280条规定,没收程序适用于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缴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检察院可以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刚修订颁发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中,也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作了细化规定。

Continue Reading

论模糊条款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摘要】刑诉法的修改,是自1996年以来,第一次进行修订,修改后的刑诉法向人权保障迈出了的巨大的一步。从证人作证制度的完善来说,新修订的刑诉法187条和188条既明确了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证人应当出庭作证的两种情形,还首次明确规定了证人不出庭的法律后果—可能排除该证言。这一规定对于推动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实现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意义。表面上看,新修订的刑诉法对证人应当出庭的情况有了明确的规定,并辅以强制手段保证其能够得以落实。

Continue Reading

刑事执行程序中被害人权利保护研究

内容提要:随着新刑事诉讼法对人权保障原则的强调,在各刑事诉讼阶段中,国家机关对刑事被告人人权的尊重和保障都不断加强,却相对忽视了对刑事被害人人权的保障,尤其是在刑事执行阶段,基本没有考虑到刑事被害人的程序参与权。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刑事执行程序中立法和实践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缺失的现实,从法理上分析了对被害人在刑罚执行阶段保护缺位的原因,并结合当前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探讨如何在刑事执行程序中提升对刑事被害人的保护。
关键词:人权保障 被害人的刑事执行程序参与权

Continue Reading

有期徒刑与拘役并罚问题的解决办法

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有判处拘役,两种不同的主刑如何进行并罚,刑法没有明文规定。对于这一问题,理论上有三种观点:一是“吸收说”,即有期徒刑吸收拘役,不再执行拘役;二是“分别执行说”,即先执行有期徒刑,再执行拘役;三是“折算说”,即按拘役一日折算有期徒刑一日,将拘役折算为有期徒刑后,再按限制加重原则进行并罚。“吸收说”与“分别执行说”,明显不可取,因为一律以有期徒刑吸收拘役,使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在事实上只定罪不处罚,有放纵犯罪之嫌;而将有期徒刑、拘役分别执行,实际上是并科原则,违背了主刑数罪并罚的一般规则,加重了犯罪人的刑罚量。

Continue Reading

Craftman’s Spirit,
Strive for Excellence

Focus, Profession, Perfection

Professiona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