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Research on criminal defense

Constantly go back and forth between norms and facts · repeatedly measure between evidence and conscienceNorms, facts, evidence, conscience, human rights, justice

自诉案件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自诉案件审查审理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引起注意,下面笔者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自诉案件的审查立案
自诉案件中的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人民法院对于被害人的控告都应当接受,但接受不等于受理,接受以后还必须进行审查,只有符合法定条件的,人民法院才能立案受理。

Continue Reading

论缓刑的适用条件

内容提要:本文在对各国缓刑适用条件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我国缓刑适用的前提条件、实质条件和限制条件。文章指出,判断“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客观标准是犯罪情节,主观标准是悔罪表现。最后,作者对缓刑适用与禁止重复评价、数罪以及缓刑期内又犯罪之间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关键词:缓刑 适用 条件

Continue Reading

谈人身伤害赔偿案件的认证

人身伤害赔偿纠纷案件长期以来不仅是民事纠纷案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审判工作中的一大难点问题,引起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广泛关注。这类案件难就难在法官认证问题上,而且长期困扰着审判人员。笔者拟通过对人身伤害赔偿案认证难的原因分析,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希望能有助于审判工作。
一、人身伤害纠纷案件认证难的原因分析
(一)人身伤害纠纷的特点

Continue Reading

交通肇事后逃逸及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交通肇事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现行刑法与旧刑法相比,对于交通肇事罪,对交通肇事后逃逸及逃逸致人死亡作出了专门规定,明确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现行刑法提高了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为严厉打击交通肇事后逃逸犯罪行为提供了法律根据。为正确适用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又制定了《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Continue Reading

试行庭前证据展示制度

[摘要]目前配合审判方式改革试行的庭前证据展示制度,是一个司法操作性很强的问题,在我国司法领域是一项全新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证据展示制度的建立和具体操作进行了构想。主要是在展示主体、范围、时间等方面应遵循“公正与效率,不违背现行法律”两个原则。同时,在法庭审理时要充分利用证据展示的成果。[关键词] 庭前证据展示 公正与效率 具体操作 主体 审前会议 构想

Continue Reading

Craftman’s Spirit,
Strive for Excellence

Focus, Profession, Perfection

Professiona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