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Research on criminal defense

Constantly go back and forth between norms and facts · repeatedly measure between evidence and conscienceNorms, facts, evidence, conscience, human rights, justice

醉酒后打砸行为定性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案情】
2012年8月,徐某和秦某在一家小饭馆里喝酒吃饭,共点了五个菜,俩人边喝边聊。因饭馆生意非常好,对徐某和秦某点的菜上的稍微慢了一些,在上到第三个菜的时候,停了二十分钟才上了第四个菜,这时,徐某和秦某都有些微醉,对饭馆的上菜速度非常不满,于是,俩人破口大骂店里服务员,并将前台的柜子、柜子后的酒和饮品全部砸烂,试问,此种行为该如何定性?
【分歧】
徐某和秦某是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还是寻衅滋事罪?
第一种意见认为,徐某和秦某为发泄对店里上菜速度不满的不良情绪、耍威风,在公共场合任意损毁他人的财物,其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

Continue Reading

修复性司法理念下的刑事和解

随着以被害人为导向的刑事保护政策思潮的兴起,以及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出现,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开始转向被害人,如何既恢复所遭侵害的法益又充分发挥刑罚的功能已经成为研究重点,刑事和解制度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应运而生。刑事和解制度是指通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被害人以及相关主体的沟通与协调,商议出一套针对犯罪后果的解决方案,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通过非监禁行为(例如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来承担替代性刑事责任,并通过被害人及其家属的谅解而取得司法机关的从轻处罚的过程。

Continue Reading

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以往同犯罪斗争的经验教训,结合新的形势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它的总体要求是要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实行区别对待,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的刑事司法实践,应强调理性地对待刑事犯罪高发的态势和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关系

Continue Reading

荷兰刑事司法中的错案纠正机制

一、妮可案的错判与被冤枉的被告
2000年6月,年仅10岁的妮可与她的小伙伴在荷兰史丹姆的一个公园玩耍时,被人强奸后杀害。妮可的小伙伴也受到了该犯罪人的攻击并身受重伤。嫌犯希思被逮捕后,在没有律师在场的情况下,向警方、检方和调查法官含含糊糊地承认他犯了前述罪行,并承认其对儿童有性兴趣。但不久之后,希思撤回了他的供述。希思的体貌特征与目睹惨案经过的妮可的小伙伴对犯罪人的描述不一致。妮可的小伙伴指称的犯罪人确定不是希思。犯罪现场提取的DNA与希思的DNA也不一致。但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均认定希思为犯罪人,最高法院也驳回了希思的上诉。

Continue Reading

殴人致轻伤的行为是寻衅滋事还是故意伤害

【案情】
2012年7月20日15时许,王某(28岁)来到南丰县某楼盘售楼部,看见刘某(女)坐在里面,就冲着她说“你去年跟我有过节,我要杀了你”,说完就把尖刀插在售楼部的桌子上,然后拽刘某的头发,扇了刘某几个耳光,又将其摁倒在地用脚踢其腰部数下,后被刘某的丈夫拉开,王某又持刀追赶刘某的丈夫。在刘某报警后,王某逃离了现场。经司法鉴定机构鉴定,刘某的受伤程度应认定为轻伤。
【分歧】
殴人致轻伤的行为是寻衅滋事还是故意伤害?
第一种意见认为,王某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其行为表现方式为追逐、拦截、随意殴打他人,符合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行为要件,定寻衅滋事罪较为恰当。

Continue Reading

上诉期内犯新罪原判缓刑如何处理

【案情】 
王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宣判后第三天,王某驾驶货车不慎将行人李某撞伤,李某经抢救无效死亡。经交警部门认定,王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公安机关以王某涉嫌交通肇事罪为由,将王某刑事拘留。
【分岐】
缓刑未发生法律效力又犯新罪如何处理?
第一种意见认为,根据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适用缓刑的前提条件是“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否则应直接撤销缓刑宣告,执行原判刑罚。王某被宣判缓刑第三天就涉嫌犯交通肇事罪,确实在继续危害社会,因此应当直接撤销对他的缓刑宣告,并与新犯罪实行数罪并罚。

Continue Reading

Craftman’s Spirit,
Strive for Excellence

Focus, Profession, Perfection

Professiona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