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行刑社会化视域下的缓刑制度改革
内容提要:行刑社会化是当今世界行刑制度发展的共同趋势,其深度和广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刑罚制度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行刑社会化避免了单纯依靠监狱自身改造罪犯的弊端,使刑罚的执行具有适度的开放性,在刑罚执行中引入正常的社会环境,为罪犯顺利复归社会创造有利条件。行刑社会化既是由重趋缓的刑罚观念的取向,又是由严到宽的刑罚立法的归结。其所反映的行刑人道化、行刑经济化思想,以及教育改造罪犯和预防犯罪的理念,均体现了行刑发展的共性和规律。
新刑事诉讼法视野下对沉默权的解读
摘要:沉默权是赋予被追诉者的一项重要权利,是以“权利制约权力”实现控辩平等的生动体现,也是国际司法准则所确立的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欧美国家很早就有关于沉默权的专门规定,近些年随着司法实践又对沉默权作出不同程度的改革。我国立法机关在修订刑诉法时审时度势,根据本国实际对这种趋势进行相应回应,实质上确立了有限制的沉默权,这在新修订的刑诉法中得到最好体现。
关键词:新刑诉法 沉默权
关键词:新刑诉法 沉默权
现行刑附民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
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权利的价值,以精神权利价值为中心的人身、人格救济措施亦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目前司法制度中,仅仅承认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而对基于刑事案件产生的侵权,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不支持,笔者认为刑事案件的受害人基于个案提出精神损害赔偿是正当的,应受到法律保护。
一、现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
一、现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
强奸犯罪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强奸犯罪是一种严重的性侵犯罪,犯罪行为往往给被害人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给其家庭抹上一层阴影,对社会也会造成严重危害。2012年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法院共受理强奸案15件,涉及被告人16人,被害人15人,通过对这些案件进行分析,找出此类犯罪的特点,分析其原因,寻找预防此类犯罪的对策,以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
一、犯罪特点
(一)被害人的特点
1、农村中的留守女童。2012年我院受理的强奸案件共涉及15名被害人,其中7名系未满14周岁的幼女,占46.6%。这7名被害人均生活在农村,父母外出务工,长期由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抚养。
一、犯罪特点
(一)被害人的特点
1、农村中的留守女童。2012年我院受理的强奸案件共涉及15名被害人,其中7名系未满14周岁的幼女,占46.6%。这7名被害人均生活在农村,父母外出务工,长期由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