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Research on criminal defense

Constantly go back and forth between norms and facts · repeatedly measure between evidence and conscienceNorms, facts, evidence, conscience, human rights, justice

大学生暴力犯罪原因分析及预防

近年来,大学生暴力犯罪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在数量激增的同时,其暴力程度也有所发展。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形象,又对高校优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对社会舆论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导向偏差,对青少年的成长及其不利。因此,对当前大学生暴力犯罪现象进行探讨,分析原因,找出预防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一、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暴力犯罪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传统、思想道德、国家法律秩序等因素,也包括家庭环境、教育环境以及生活社区等具体环境的因素。主要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大学生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个人因素

Continue Reading

论家庭成员和近亲属间盗窃的认定

[内容摘要] 亲属间盗窃行为的处理有别于一般盗窃行为,在古今中外的刑法中都有类似的规定。中国现行的刑法典没有明确规定亲属之间盗窃行为如何定罪量刑的问题,仅在司法解释中有过相关的规定。本文通过对亲属间盗窃行为的主体及对象的分析,然后划定家庭成员或近亲属的范围以及近亲属财产和他人财产的界限,以提高司法实践中对近亲属行为认定的可操作性。最后,提出仅靠司法解释处理亲属相盗行为的不妥之处。
[关键词] 亲属间盗窃  家庭成员与近亲属
一、古今中外对亲属间盗窃行为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Continue Reading

判决生效后才查证属实的立功如何处理?

审判实践中间常遇到这么一种情况,犯罪分子到案后,在侦查、起诉、审判阶段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等行为,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查清,直至对其的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才查证属实。对此如何处理,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犯罪分子的立功行为在终审裁判作出以前就已发生,而原裁判未予认定,属于认定事实、适用法律错误,应当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除非是立功事实在生效判决作出以前已经查证属实,原判应当认定立功而不认定,或者因疏忽而未予认定,确有必要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才可以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对于立功事实是在判决生效之后才查证属实的,不应当启动审判监督程序。

Continue Reading

关于被害人法律地位的思考

【摘要】被害人是犯罪的直接侵害对象和损失的第一承担者,却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这不但不利于社会纠纷的解决,反而会引起新的矛盾和冲突的产生。因此必须改善被害人的法律地位,赋予被害人与其地位相适应的权利保护。本文从理念和制度两个层面进行思考,力图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被害人被害人地位被害人权利

Continue Reading

Craftman’s Spirit,
Strive for Excellence

Focus, Profession, Perfection

Professiona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