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Research on criminal defense

Constantly go back and forth between norms and facts · repeatedly measure between evidence and conscienceNorms, facts, evidence, conscience, human rights, justice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实务问题解析

在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认定中,经常遇到其既遂形态是否属于危险犯、主观要件能否采纳“严格责任”及其是否存在共同犯罪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涉及到能否准确认定与处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因而有必要加以认真探讨。
一、是否属于危险犯问题
在刑法学界,有学者认为,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不应将危害后果作为其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应属于危险犯。这就是说,只要行为人有违反国家环境立法的有关规定,足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行为,也应构成犯罪,对因污染造成严重损害公私财产或人身伤亡的危害后果的行为则属于加重处罚的条件。

Continue Reading

加快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立法

职务犯罪严重损害党的形象,破坏国家的管理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广大群众深恶痛绝。严厉打击职务犯罪是党心民心所向,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是纯洁党的肌体和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重要措施。在新的形势下,职务犯罪仍然呈现着严峻的发案形势和复杂的作案特点,打击职务犯罪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国家检察机关必须认真研究职务犯罪的规律和特点,树立新的思维和理念,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和惩治方法。
一、强化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思想基础

Continue Reading

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我国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仅规定刑事案件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害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笔者认为,这一规定应予修改,应当赋予刑事案件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其理由:
一、赋予刑事案件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切实保障人权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Continue Reading

合同诈骗罪成立后的合同效力之认定

我国《刑法》第224条规定了合同诈骗罪,所谓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各种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对于合同诈骗罪成立后合同的效力问题,至今尚无明确的司法解释,理论界对此问题较少涉及,但此问题对当事人的利益却影响甚大。有鉴于此,笔者拟对该问题略述管见。

Continue Reading

《刑法》中赃物犯罪刍议

近年来,随着侵犯财产类犯罪,诸如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案件的不断发生,赃物犯罪案件也越来越突出。新《刑法》第312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该条款,没有具体的司法解释,致使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案件的具体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为此,笔者对赃物犯罪谈几点看法。
一、应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客观行为确定罪名

Continue Reading

Craftman’s Spirit,
Strive for Excellence

Focus, Profession, Perfection

Professiona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