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Research on criminal defense

Constantly go back and forth between norms and facts · repeatedly measure between evidence and conscienceNorms, facts, evidence, conscience, human rights, justice

浅析“因逃逸致人死亡”之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对第三款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都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就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以后畏罪潜逃,致使被害人因流血过多或延缓抢救时机而死亡;一种观点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行为人在已经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责任而在逃逸过程中又发生交通事故,致使在第二次交通事故中被害人死亡。

Continue Reading

从一起重婚案谈重婚罪司法认定

为了保障我国婚姻制度和夫妻家庭关系的稳定,我国刑法规定了重婚罪。但长期以来司法实践中对重婚行为罪与非罪的认识始终比较混乱,特别是近年来有关婚姻法律修改,否定了事实婚姻后,认识分歧更大。2001年上半年《人民法院报》曾刊登过一则关于重婚犯罪的案例(2001年,28岁的小伙陈某与26岁的姑娘叶某、戴某未经结婚登记,三人联名向亲友发出结婚请贴,举办了热闹的婚礼,开始在一起生活。)案情简单明白但司法部门的意见很难统一,最后《人民法院报》的编辑特邀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曹诗权教授和最高人民法院吴晓芳法官两位专家进行评析,结果观点截然相反。

Continue Reading

如何确定量刑的国际标准

随着国际社会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出现越来越多诸如移民、跨国犯罪、国际犯罪的量刑问题,如何确定量刑的国际标准,已成为一种国际刑事司法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日前,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所长阿尔布莱希特教授应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邀请,就这一国际社会司法领域的共同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阿尔布莱希特教授认为,由于各国刑罚的种类不一样,各国量刑的标准也不一致,但从《罗马规约》以及“前南法庭”等国际社会的规定来看,在量刑上达到共识非常重要。那么,如何确定国际上统一的量刑标准呢?阿尔布莱希特教授认为应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

Continue Reading

共同犯罪中共同行为问题探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形式的团伙犯罪、聚众犯罪日益增多,共同犯罪问题越来越成为司法实务中的一个重点问题。在共同犯罪中,由于共同犯罪人实施犯罪时在主观意念、行为分工上的差异,致使理论界对于共同犯罪问题争论颇多。本文,笔者就共同犯罪中共同行为问题做一浅显论述。
一、如何理解和运用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的概念

Continue Reading

近亲属间盗窃罪与非罪的认定

家庭成员和亲属间盗窃,是指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同胞兄弟妹妹之间以及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员间的盗窃。近亲属之间盗窃能否构成盗窃罪,各国刑法的态度并不一样。从世界各国的刑事立法来看,在法律中直接规定亲属盗窃的国家还很多。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奥地利、韩国、罗马尼亚等。如美国模范刑法典规定:“不得以对配偶犯盗窃罪为理由。但对家庭用品,个人用品或配偶双方经常接触的其他财物的不正当占用,以配偶双方已分居后所犯者,才以盗窃论处。”

Continue Reading

盗窃累犯加重处罚的异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六十六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都以累犯论处。”这是我国刑法总则条文关于普通累犯和特别累犯的法律界定以及从重处罚的规定,它普遍适用于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种类,是司法实践中对被告人公正、合法地裁量刑罚所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的刑法制度。

Continue Reading

Craftman’s Spirit,
Strive for Excellence

Focus, Profession, Perfection

Professiona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