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Research on criminal defense

Constantly go back and forth between norms and facts · repeatedly measure between evidence and conscienceNorms, facts, evidence, conscience, human rights, justice

被害人过错责任对定罪量刑的影响

根据我国刑法第334条规定: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只需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且达到轻伤以上的程度,即可构成本罪。但是,每个伤害案件都各有原因,有的是被告人单方面行为所致,有的是被告人被害人双方面行为所致。如农村争水、争地、争动力,导致的邻里纠纷。有的是被害人挑起事端,被告人盛怒之下,将其伤害。因此,被害人的过错程度将会对被告人的定罪、量刑及赔偿带来影响。
一、被害人过错责任对案件定性的影响:

Continue Reading

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重新审视

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提供担保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不逃避侦查和审判,随传随到,因而不对其实行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8种情况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对于已经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其本人或者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是否准许,由司法机关决定。由于我国刑事立法上的粗漏,使得该项制度在实务操作中,随意性较大,缺乏监督,造成司法不统一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未规定取保候审的审查决定期限

Continue Reading

浅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损害的民事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它是公权救济中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方式,在立法定位上具有 “附属”性,正是由于这种“附属”性使得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处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不少问题,笔者结合司法实践作一分析。

Continue Reading

规制刑事诉讼中止可缓解超期羁押

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形而导致刑事诉讼活动的中止。但是,因现行刑事诉讼法未对诉讼中止作出明确规定,相关司法解释虽有规定,也较为原则,造成一些刑事案件久拖不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长期羁押。
■问题:相似与差异并存

Continue Reading

期待可能性与刑事责任能力关系

内容提要: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刑法学界的探讨方兴未艾,由于我国刑法上的犯罪构成理论与大陆法系传统犯罪构成理论存在诸多差异,使得理论上对于能否借鉴、怎样借鉴这一制度存在诸多疑惑,如何处理期待可能性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关系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在综述各家观点之余,从意志自由、刑事责任能力、期待可能性的概念、基本范畴出发,阐述了对于这一问题的个人看法。
关键词:期待可能性、刑事责任能力、相对意志自由、相对意志自由能力

Continue Reading

贪污罪中"其他手段"须具备独有特征

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对于“其他手段”应如何把握,本文作者提出贪污罪中“其他手段”须具备独有特征。
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在该条中,对侵吞、窃取与骗取三种手段采取的是列举式规定,“其他手段”则是概括式规定。这种立法模式可以严密刑事法网,避免立法漏洞。

Continue Reading

Craftman’s Spirit,
Strive for Excellence

Focus, Profession, Perfection

Professiona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