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admin | 2017-12-19 缓刑是我国的一项刑罚制度,也是一项重要的人权制度。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第七十四条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这种惩罚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教育和改造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权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司法实践在适用缓刑中存在以下问题:一、缓刑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 阅读更多
刑事被害人权益保护存在六大缺陷 admin | 2017-12-19 在刑事诉讼中,关注刑事被害人的权利已成为目前司法实践中的难点和焦点。泸县法院通过调研后认为:刑事被害人权益保护存在六大缺陷,已成为引发刑事案件当事人上访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构建和谐新农村进程的一大障碍。 阅读更多
关于暂予监外执行若干问题的探讨 admin | 2017-12-19 暂予监外执行,是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具有法律规定的某种特殊情况,不适宜在监狱或者拘役所等场所执行刑罚,暂时采取不予关押的一种变通执行方法。对于暂予监外执行的适用条件,刑事诉讼法第214条作了明确规定,即必须具备下列情形之一: 1、罪犯有严重疾病需保外就医。对于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对于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开具证明文件,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审批。发现被保外就医的罪犯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的,或者严重违反有关保外就医规定的,应当及时收监执行。 阅读更多
婚内强奸入罪问题研究 admin | 2017-12-19 婚内强奸作为一种家庭暴力行为出现在家庭中,在古今中外可谓是屡见不鲜。婚内强奸是指在合法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丈夫违背妻子意志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与之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对此种行为如何从法律上给予明确定性和处罚,在国内外法学领域里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法学界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两大纷争,肯定说认为,我国刑法典关于强奸罪的法律条文并没有明文规定丈夫不能成为强奸妻子的犯罪主体,婚内强奸构成强奸罪并无罪刑法定的障碍。否定说认为,婚内强奸发生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丈夫强行与妻子发生性关系显然有别于一般的强奸行为,不应该认定为强奸罪。肯定说和否定说对婚内强奸问题的认识都有失片面。 阅读更多
浅析“酌定量刑情节”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admin | 2017-12-19 在刑事诉讼中,审判机关通过对案件的审理,一旦确认被告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并明确罪名之后,将依据量刑情节对被告人作出具体的刑罚处罚,以完成完整的审判活动。量刑情节分为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法定量刑情节均由法律明确规定。而酌定量刑情节则是根据长期的审判活动而从司法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反映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由法官在量刑时灵活掌握、酌情适用的各种事实情节。酌定量刑情节作为法定量刑情节之必要的补充,已越来越被审判活动所认可和重视。笔者试图在本文中对酌定量刑情节做如下探讨: 阅读更多
论宽缓刑事政策的实现机制 admin | 2017-12-19 摘要: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共计五十条。此次刑法修改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对死刑罪名的缩减,取消了13个经济型、非暴力犯罪的死刑罪名,增加了两种最高刑为死刑的犯罪情形。同时,此次修改还首次将社区矫正明确规定到法律条文中。无论是死刑罪名的缩减还是社区矫正的首次入法,对素有重刑主义传统的中国来说,都表现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宏大背景下,为合理组织对犯罪反应而提出的基本刑事政策——宽缓刑事政策的势在必行。关键词:宽缓刑事政策 刑罚结构 非监禁 社区矫正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