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式,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抢劫犯罪不仅侵犯财产利益,同时也侵害他人的人身权利。抢劫罪与杀人、强奸、绑架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历来是我国刑法所打击的重点。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一)项的规定,“入户抢劫的”,应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的量刑档次和幅度内量刑。
从一起故意伤害案件谈规范化量刑的具体操作方法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根据黑龙江省刑事审判实践制定的《实施细则(试行)》,于2010年10月1日试行后,萝北县人民法院采取边学习边实践的方式,积极开展规范化量刑工作。去年十月份至今,按照规范化的量刑规定审结的五十余起案件,无一起案件上诉、抗诉,达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下面通过一起具有多个量刑情节的故意伤害案件,谈谈在审判实践中,如何进行规范化量刑。
一、 基本案情
被告人孙昌林,男,1990年6月1日出生,汉族,初中文化,无职业。2010年3月,本案被告人曾因殴打他人被行政拘留七日并处二百元罚款。
下面通过一起具有多个量刑情节的故意伤害案件,谈谈在审判实践中,如何进行规范化量刑。
一、 基本案情
被告人孙昌林,男,1990年6月1日出生,汉族,初中文化,无职业。2010年3月,本案被告人曾因殴打他人被行政拘留七日并处二百元罚款。
对禁止令的理解与适用
《刑法修正案(八)》对我国非监禁刑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其中禁止令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制度创新。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对于判处管制和宣告缓刑的罪犯,人民法院可以“同时禁止罪犯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禁止令是我国刑事法律中的新生事物,如何正确认识并准确适用禁止令,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是摆正我们面前的崭新课题。
禁止令是人民法院为了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根据罪犯的犯罪事实,依法要求罪犯在在管制、缓刑考验期内必须遵循的义务。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禁止令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禁止令是人民法院为了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根据罪犯的犯罪事实,依法要求罪犯在在管制、缓刑考验期内必须遵循的义务。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禁止令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浅议刑法中因果关系对刑事责任的影响
在现行的刑法制度中,因果关系作为构成刑事责任该当性的一个要素,它不仅对罪刑的认定具有重大影响,同样对量刑也产生重大影响。因果关系为英美侵权行为法的核心问题,亦为侵权行为责任成立的构成要件之一。在实践中法院判决,经常以因果关系成立与否,判断加害人是否负担侵权责任,以及承担多大责任。因果关系影响着刑事责任的认定,所以正确认识因果关系,对于正确把握定罪与量刑有重大意义。
一、刑法因果关系的特征 (一)刑法因果关系作为与哲学因果关系具有统一性的特殊因果关系,它必须具备因果关系的一切基本特征。
1、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一、刑法因果关系的特征 (一)刑法因果关系作为与哲学因果关系具有统一性的特殊因果关系,它必须具备因果关系的一切基本特征。
1、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建议规范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的赔偿问题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中的损害赔偿一样,都是处理物质损失赔偿,属于民事纠纷,但二者有明显区别: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由犯罪行为所引起的,人民法院审判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除适用刑法、刑事诉讼法外,还应适用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
刑事诉讼监外执行应予严谨规范
监外执行是刑事诉讼执行中的一种变更执行程序,也是刑事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虽然《刑事诉讼法》在进行修订后更加完善,但执行中仍因法律规定存在空档而发生一些问题,背离和削弱了立法设定这一执行措施初衷及目的性,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稳定造成损害。因此,必须强调严格其适用程序,健全纠偏机制,防范乱用、滥用,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
一、监外执行的属性及适用条件
一、监外执行的属性及适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