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 刑辩研究Criminal debate

在规范与事实之间不断往返 · 在证据和良知之间反复度量规范、事实、证据、良知、人权、正义

受贿罪中“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的认定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作为受贿罪“利用职务之便”中的重要问题,司法实践中认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从相互关系的基础看,是基于自然人关系还是基于职务关系。双方国家工作人员之间,有不少是血缘、婚姻、好友关系。如果基于这种纯自然人关系,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并接受其财物的,应算是违法所得,不构成受贿罪;如果双方关系的基础是职务关系,则属于行为人利用了“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构成受贿罪。因此,具体涉及到案件当事人时,就应认真查清双方关系的形成过程,不搞偏信,以排除“单纯的亲友关系”。

阅读更多

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浅探

一、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审判实践
(一)民事诉讼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所指的“精神损害”,又称无形损害,指受害人在受到侵害后精神上的痛苦和身体上的痛苦,其不属于物质损害的范畴。精神受到损害,主要表现在对其人格尊严的贬低,使其威信下降,产生精神上的痛苦、悲伤、怨恨、绝望、羞辱等。一般通说,是指“民事主体因其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侵害或遭到精神病苦,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立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

阅读更多

浅议刑事和解在刑事审判实践中的正确适用

刑事和解,也称为被害人与加害人的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程序运行过程中,被害人和加害人以认罪、赔偿、道歉等方式达成谅解以后,国家专门机关不再追究加害人刑事责任或者对其从轻处罚的一种案件处理方式。刑事和解作为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中一项重要的原则,目前仍处在积极探索的阶段,尚未形成一种被司法界广为接受的定型模式,但其作为一种刑事案件的解决方式,为我国刑事司法改革和整个刑事法领域的一体化进程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同时在刑事审判实践中,刑事和解为构建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也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刑事审判实践中如何正确适用刑事和解谈一点看法。

阅读更多

恶势力团伙犯罪案件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恶势力团伙犯罪案件的分析,以司法实践为视角,考察其一般犯罪特点,阐明该犯罪的危害性。尤其在法规竟合或事实竟合的情况下,与其他犯罪形态和行为的区别,提出审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恶势力犯罪案件,区别,注意的问题

阅读更多

试谈混合主体侵占单位财物的犯罪定性

当前侵犯财产类犯罪多以犯罪人合伙共同作案的形式出现,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定性存不同观点,笔者结合自身在审判实践中积累的一些认识,谈些不成熟的观点,敬请指正。
一、在审判实践中易于出现的犯罪嫌疑人身份情况。

阅读更多

工匠精神    追求卓越专注、专业、精益求精

律师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