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 刑辩研究Criminal debate

在规范与事实之间不断往返 · 在证据和良知之间反复度量规范、事实、证据、良知、人权、正义

刑事诉讼中“瑕疵证据”与“证据的瑕疵”

“瑕疵证据”在有关的法律规定及法学界以“非法证据、违法证据、非法获得的证据”等提法较多。从狭义上讲,它可以是指司法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程序以其他非正当的方法收集的、以其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存在的证据。

阅读更多

认定非法行医罪的几个相关问题

我国现行《刑法》第336条第1款增加了非法行医罪。应该说,增加非法行医罪,通过刑事法律规范医疗卫生运行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据《刑法》之规定,非法行医罪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及公众的生命健康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情况下,擅自从事医疗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但只能是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主观方面具有行为故意,而不是犯罪直接故意,但行为人对造成就诊人死亡、身体健康受损的后果,则可能是过失,也可能是间接故意。

阅读更多

试论我国刑罚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刑,在古代就有惩罚、处罚的意思。《书•康浩》:非汝封刑杀人,无或刑人杀人?也有杀的意思。《韩非子•二柄》:何以刑德?曰:杀主谓刑[①]。由此可见,刑自古以来就与处罚、杀戮等分不开。我们通过分析汉字的结构,刑由开字和立刀在组成,其本意显而易见。

阅读更多

浅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青少年犯罪。所谓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利用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尽可能遏制款成年人犯罪,以达到最人限度地降低青少年犯罪率,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已越来越突出,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的社会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预防未成年犯罪,巳历史地赋予了我们重大的使命,也是我国社会各界必须研究、认识和解决的课题。
笔者认为,青少年犯罪是各种不良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阅读更多

浅谈家庭暴力的防治及救济措施

内容提要 家庭暴力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既存在于夫妻之间,也存在于父母子女之间。通常是丈夫对妻子、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对年迈双亲实施的暴力,也有少数是妻子对丈夫实施暴力行为。本文将着眼于针对女性的家庭暴力来阐述这一问题。论述了家庭暴力的定义、特征、产生的原因、家庭暴力与虐待的区别,以及防治家庭暴力的对策。
关键词 家庭暴力 特征 原因 对策

阅读更多

被害人在刑事公诉案件中诉讼地位的确定

被害人是指其人身、财产及其他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被害人在诉讼中可能担当各种诉讼角色。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70条的规定,在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中,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从而具有自诉人的身份和地位。同时,被害人诉称由于被告人的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从而成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具有当事人的地位。

阅读更多

工匠精神    追求卓越专注、专业、精益求精

律师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