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 刑辩研究Criminal debate

在规范与事实之间不断往返 · 在证据和良知之间反复度量规范、事实、证据、良知、人权、正义

被害人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对策

一、我国犯罪被害人法律保护存在的的问题
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虽然在犯罪被害人的法律保护方面有重大进步,顺应了刑事诉讼发展的世界趋势。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

阅读更多

引入恢复性司法之构想

提要:恢复性司法通过受害人和犯罪人的沟通对话来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有利于从根本上化解矛盾。这一司法模式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在西方国家有较广泛的适用。但是我国基本持排斥态度,具有许多不利效果。适用这一司法模式,必须对其对象、条件等进行必要的规制。
关键词:恢复性司法  概念  渊源  理论依据 现状  规制
一、恢复性司法的概念及渊源

阅读更多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近年来,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球注目的社会问题,少年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涉及面广,在全部犯罪人员中,青少年犯罪比例最高,据日本70年代的统计表明,14岁--20岁的违法犯罪青少年占全国青少年的1.36%,英国为3%,美国为5%,南朝鲜为2.2%。如此大的数字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据南方某市教育局的老师估计,跨校、跨区的校园敲诈勒索事件占了整个校园敲诈勒索滋扰事件的六成左右。而且杀人、抢劫、强奸、恶性伤害等案件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问题少年”一再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

阅读更多

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认定的几个问题

摘 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我国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罪名。这一罪名的设立,为我国司法实践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界定黑社会性质组织这一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根据最近全国人大的立法解释

阅读更多

对保外就医司法救济的思考

保外就医是因罪犯在服刑监管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由监管部门责令其提供一定的保证,待保外就医条件消失后,再对其收监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刑罚执行中的具体体现。但是,近年来,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是罪犯被保外就医后,有的借机脱逃,有的拒不接受治疗或者以自伤、自残、欺骗等手段故意拖延保外就医时间,有的违反公安机关有关管理规定,寻衅滋事、扰乱社会秩序,甚至重新走上犯罪道路。在当前监狱经费、警力严重不足的形势下,难以行使收监执行权,造成部分被保外就医的罪犯不能如期收监,形成名“保”实“放”的现象。

阅读更多

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研究

内容提要: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在主体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其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也大不相同,即由犯罪的单位(即单位主体)和其直接责任人员(即自然人主体)共同承担。本文拟从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概念、特点及实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试图对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立法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关键词:单位犯罪
刑事责任  研究
一、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概念及特点
在刑法中,犯罪和刑事责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对范畴,前者是后者存在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法律后果。同样,单位犯罪与刑事责任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离开对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研究,研究单位犯罪也没有意义。

阅读更多

工匠精神    追求卓越专注、专业、精益求精

律师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