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 刑辩研究Criminal debate

在规范与事实之间不断往返 · 在证据和良知之间反复度量规范、事实、证据、良知、人权、正义

略论携带凶器抢夺的转化型抢劫罪

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现相继出现了多起“两抢”(抢劫、抢夺)事件,飞车抢夺、持刀抢劫使人们不敢独行,提心吊胆,公安机关对此进行了专门整治,加大了打击力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对于如何正确适用《刑法》第267条第2款处理纷繁复杂的“两抢”案件出现了分歧,本文拟对携带凶器抢夺的转化型抢劫罪进行探讨。

阅读更多

浅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一直以来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精神损害赔偿作为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有效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2001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进一步肯定了精神损害赔偿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解决了精神损害赔偿中许多长期争议的问题,但作为本质上是民事诉讼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却一直得不到解决。笔者认为刑事案件应可以附带提起精神损害赔偿,其理由如下:
一、刑事案件可以附带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是立法与司法统一、刑民统一的需要。

阅读更多

浅析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的主管竞合与牵连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先刑后民”的处理原则来解决一些经济纠纷或经济案件已经逾发引起人们争议。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如何解决刑事案件、民事案件主管的交叉问题,并试图找到较为有效的法理根据和 能够指导实践的可行性的原则。为了便于论述,笔者引入既有相同之处又必须加以区分的两个概念:主管竞合和主管牵连。前者是指对同一法律事实而产生不同的法律关系,不同的国家机关基于法定职权都可以进行处理而形成在案件主管上的交叉关系。后者是指产生后一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与先一法律关系有事实上的牵连关系,因而在不同国家机关主管产生的可能的牵连关系。
一、民事、刑事案件主管竞合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阅读更多

挪用公款罪的司法认定

挪用公款罪是经济领域内多发性犯罪,继新刑法修改之后,近几年两高又发布了多条相关司法解释及批复,为正确处理挪用公款案件提供了充足的依据,但由于理解上的差异,导致在挪用公款犯罪的犯罪对象、犯罪行为性质、一罪数罪等问题的认定上出现争议,鉴于此,笔者拟对此作些探讨,有些观点不一定正确,目的是得到同仁们的关注和批评指正。
一 、犯罪对象的认定
刑法第384条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阅读更多

略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内容摘要】刑法第395条规定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对该罪学界与实务界多有责难。该罪对于打击腐败分子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由于其存在立法上的不足以及配套制度建设的滞后,影响了其立法目的的实现。本文从犯罪主体、法定刑偏低等方面分析了该罪在立法上需进一步完善,在配套制度上需加快建设步伐。只有从立法与制度两个方面进行完善和加强,才能真正发挥该罪惩治贪污腐败的作用,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关键词】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立法完善
制度建设

阅读更多

单位实施自然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单位实施自然人犯罪,如何追究刑事责任在理论与实物界都存在较大分歧。本文从突然和应然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一些相关问题,初步得出结论,希望有助于该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单位 自然人犯罪 刑事责任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更多

工匠精神    追求卓越专注、专业、精益求精

律师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