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 刑辩研究Criminal debate

在规范与事实之间不断往返 · 在证据和良知之间反复度量规范、事实、证据、良知、人权、正义

受虐者综合症:对传统意义正当防卫概念的突破

内容提要:近年来,由西方女性主义者提出的“受虐妇女综合症”,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司法界的高度重视。我国一些学者对此也有了初步的研究。在此氛围下,笔者大胆提出“受虐者综合症”,求教于四方。
关键词:正当防卫 “受虐妇女综合症” “受虐者综合症”
 引言:
“在我看来,任何动物无非是一部精巧的机器,自然给这部机器一些感官,使它活动起来,并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一切企图毁灭它或干扰它的东西实行自卫。在人体这部机器上,我恰恰看到同样的东西,但有这样一个差别:禽兽根据本能决定取舍,而人则通过自由行为决定取舍。”
 







阅读更多

应确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实质上是在刑事诉讼中附带解决由犯罪行为引起的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应由民事法律所规定的损害赔偿的范围确定。但我国刑法第三十六条和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对于损害赔偿范围问题,仅限于“物质损失”范围。笔者认为,我国应确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理由是:

阅读更多

刑事案件庭前证据展示探析

一、刑事案件庭前证据展示的历史渊源
证据展示也叫证据公开、证据发现、证据开示、证据告知,它是指在刑事案件庭审调查前,控辩双方据以对方的合理性要求,就自己侦查或调查后掌握的证据,向对方予以公开的活动,其主要目是使双方在庭前相互知悉案件信息,从而明确争议焦点,把握辩论重点,固定主要证据,提高诉讼效率。

阅读更多

对我国诉讼行为期限的重新审视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可见,效率在我国刑事价值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侦查、起诉、审判等阶段诸多程序与制度都具体体现了刑事诉讼效率的原则。但是,笔者认为,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诉讼行为期限的设计在追求效率价值上尚欠力度。因此,有必要对诉讼行为的期限问题作一番探讨。

阅读更多

自首情节的二重性在刑罚上的适用

目前,在刑法理论上,对自首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什么是自首以及自首成立的条件上,而对自首如何适用刑罚,尚缺乏深入的研究。笔者认为,弄清什么是自首以及自首成立的条件,是正确适用刑罚的前提。自首认定错误,就根本谈不上对自首正确适用刑罚。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自首成立的条件是极为重要的。然而,正确认定自首的目的,是对自首的被告人正确适用刑罚。如果对自首的认定是正确的,但对自首的被告人适用刑罚是错的,正确认定自首就失去了意义。因而,研究自首的刑罚适用与研究自首成立的条件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甚至更为重要。因为对自首的被告人适用刑罚上的错误,实际上就是对自首制度的破坏,削弱了自首制度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阅读更多

解析犯罪构成体系及其要素之争

■犯罪构成四要件体系是否有必要改变
关于犯罪构成应具备哪些共同要件,我国刑法学界传统的且目前仍居主导地位的观点是四要件说。即认为,构成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体四大要件。但也有不少学者对传统的四要件体系提出了异议,试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之进行修正。即有二要件说、三要件说、五要件说等等。

阅读更多

工匠精神    追求卓越专注、专业、精益求精

律师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