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Research on criminal defense

Constantly go back and forth between norms and facts · repeatedly measure between evidence and conscienceNorms, facts, evidence, conscience, human rights, justice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强迫借贷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 告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强迫借贷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已于2014年4月11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14年4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强迫借贷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 (2014年4月11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
你院《关于强迫借贷案件法律适用的请示》(粤检发研字〔2014〕9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Continue Reading

使用暴力强迫他人借款如何定性

检察日报    案情:李某曾在孙某所在公司工作,后离职。李某经人介绍欲承包某工程,因需要工程启动资金,借机将孙某带至某招待所一个房间,强行向孙借款100万元,遭拒绝后李某对孙持刀威胁,并致孙某轻伤。孙某被迫打电话与亲友联系,称自己朋友遇困难、被人绑架,需要马上借款几十万元,但均被告知无法办到。此后,孙某被迫与李某签下“借款合同”、“合作协议”各一份,合同注明李某以其房产做抵押向孙某借款100万元,按照20%的利率在三年内还本付息,同时约定:李某无偿为孙某的公司处理与其他公司的一起纠纷。当日孙某给李某15万元、23日前付给余下的85万元。

Continue Reading

偷撬汽车号牌向车主索钱如何定罪

正义网  [案情]魏某对停放在路边小轿车,趁夜晚无人之机将小轿车的号牌撬下藏于隐蔽处,然后将作案专用手机号码贴在车窗上,让车主往指定银行帐户汇款100-500元,魏某在确认收到汇款后才告知车主被撬车牌的藏匿位置。2008年1月至5月,魏某作案17起,获非法所得5200元。
[分歧]对于本案的定性,存在四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魏某以法占有为目的,偷撬他人车牌索取钱,其行为符合敲诈勒索罪的犯罪构成。累计敲诈勒索金额已达到了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较大认定标准的规定,构成敲诈勒索罪。

Continue Reading

挟持妻子的情人并索要钱财构成抢劫还是敲诈?

案情介绍:    犯罪嫌疑人喻某的妻子李某在广东某地打工,期间认识了同厂的陈某,并迅速发展为同居关系。2008年李某回家过春节,其与陈某在手机上有暧昧内容的短信被喻某发现,一顿暴打之后,李某被迫交待了在广东打工期间与陈某同居的实情。喻某借用李某的手机给陈某发短信,欺骗陈某到上高来约会。陈某信以为真,第三天就赶到了上高,并按李某的约定在上高镜山商城等待李某的到来。喻某为了发泄心中的怒火,纠集其朋友刘某、朱某,逼迫妻子李某乘坐刘某开的小车来到上高接陈某。

Continue Reading

以泄愤为目的盗取车辆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人民法院报  【案情】  贾某和唐某均是为某石料厂运送石料的个体运输户。2010年4月10日,贾某驾驶农用运输车运送石料途中与唐某驾驶的农用运输车发生擦碰,造成唐某车辆轻微损坏。经中间人说和,二人以互换车辆,互不追究民事赔偿责任的方式处理了事故。2010年4月16日凌晨4时许,贾某将已经置换给唐某的农用运输车从石料厂偷偷开走。当天下午,贾某将被盗车辆开到邻近县市一个露天的废品交易市场内,以车坏为由将车停放于该市场,并向看门人交纳看车费20元。4月20日,被盗车辆被找到并发还被害人。经鉴定,被盗车辆价值13761元。在审理过程中,被告人供述不是非法占有车辆,而是报复。

Continue Reading

收受好处后不制止他人违法行为如何定性

检察日报    案情:张某系某商业有限公司资产部主管,负责本单位18号院公房、自建房的核查、申报工作。2010年三四月间,商业公司副总经理袁某及公司下属某店店长孙某与其他6人共谋,欲借本单位18号院的公房拆迁之机,将院内两间单位自建房当做私有房屋以骗取拆迁补偿款。经多次共谋后,袁某、孙某二人伪造了18号院的8份公有住宅租赁合同及公司将房屋产权放弃给该8人的证明材料,且找人将院内2间自建房翻建为8间。张某在负责18号院公房拆迁工作期间,发现上述自建房被翻建装修的情况后,立即向袁某汇报,袁某指示其不要管,并为防止张某泄漏此事,安排孙某送给其好处费5万元。

Continue Reading

Craftman’s Spirit,
Strive for Excellence

Focus, Profession, Perfection

Professiona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