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 刑辩研究Criminal debate

在规范与事实之间不断往返 · 在证据和良知之间反复度量规范、事实、证据、良知、人权、正义

浅议盗抢犯罪的定罪问题

抢劫、抢夺、盗窃是多发性的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曾先后作出《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 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来指导法院审判工作,但是,抢劫、抢夺、盗窃犯罪案件的情况比较复杂。

阅读更多

盗抢案件法律适用中罪行法定原则体现出的局限性

一、罪行法定原则局限性之体现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是罪、刑、责法定化;二是罪、刑、责明确化;三是罪行法定应包含显形规定与隐形规定;四是司法解释应在一定限度内作出解释;五是法律漏洞只能通过立法加以弥补。

阅读更多

正确理解死缓变更为立即执行的适用条件

死缓变更为立即执行的适用条件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都有规定,即《刑法》第50条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刑事诉讼法》第210条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减刑,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应当执行死刑,由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阅读更多

离婚案件中涉及重婚的刑法应对

内容摘要:本文对离婚案件中涉及的重婚问题进行了分析。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我国重婚罪的现行规定及犯罪构成。第二部分阐述了我国司法实践中对重婚问题的具体处理模式。第三部分阐述了我国审判实践中应对重婚的困境及原因。先指出实践中的诸多困境,然后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于重婚规定的缺陷。第四部分论述了应对上述困境和不足的具体建议措施。从立法到适用,从实体到程序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重婚;重婚罪;婚姻;配偶;事实婚姻
引言

阅读更多

刑事非法证据认定制度研究

提要:刑事非法证据是指不具有刑事诉讼法律规范规定的合法性的证据。关联性与不合法性是它的两个主要特征。
两大法系国家对非法证据的规定不尽一致,但实现刑事诉讼证明目的、实现正当程序和保护人权、实现司法公正,抑制非法行为的需要是一致的,建立我国刑事非法证据认定制度势在必行。本文认为,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司法公正论,前者主要偏重于案件事实的查清,后者主要偏重于人权保障,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了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基本理念,在刑事非法证据认定制度上亦应如此。
一、刑事非法证据的概念
(一)证据的概念和刑事非法证据

阅读更多

刑事和解应遵循的原则

刑事和解是当前刑事工作中较为复杂的问题,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适用原则及规范而造成实践中认识的不统一,笔者在此略抒己见。
我国现行刑事立法的规定为刑事和解的施行提供了相关的制度基础。刑事诉讼法第17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

阅读更多

工匠精神    追求卓越专注、专业、精益求精

律师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