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Research on criminal defense

Constantly go back and forth between norms and facts · repeatedly measure between evidence and conscienceNorms, facts, evidence, conscience, human rights, justice

自首认定中的疑难问题及其解决

自首在我国是一种古已有之的制度,在国外刑法中的采用也较为普遍。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由此可知,自首主要包括两种行为:其一是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其二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前者被称为一般自首,后者被称为余罪自首,又称准自首或特殊自首。

Continue Reading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现实境遇与对策

内容提要
刑法第395条第1款规定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体现了国家严惩贪污、打击腐败的决心,客观上也对贪污腐败犯罪起到了一定的遏制和预防作用,但由于其存在立法上的不足以及配套制度建设的滞后,影响了立法目的的实现。本文从该罪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论述了设立该罪名的目的,从司法机关在适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时的境遇,分析了该罪在立法上需进一步完善,在配套制度上需加快建设步伐。只有从立法和制度建设两方面进行完善和加强,才能真正发挥该罪惩治贪污腐败的作用,从而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为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关键词】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立法完善

Continue Reading

论刑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及立法完善

摘要:未成年人是一个与成年人相对应的范畴,在我国特指未满18周岁的儿童、青少年。刑法保护是未成年人的各种保护中最基本最低限度的保护。但是,目前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还不够,在对未成年犯罪主体的保护方面,无论是在定罪过程中,还是在量刑、行刑过程中,都存在着不足之处。在对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切合目前非犯罪化和非刑罚化的刑法改革方向,建议加强对未成年罪犯的非刑罚处理方法和对未成年罪犯受教育权的保护,使刑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更加完整和科学,构建更为完备的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
关键词:未成年人;保护;完善

Continue Reading

浅析公安机关地域管辖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某法院刑庭在审理被告人旷某盗窃一案中,发现当地公安局在侦办案件过程中在地域管辖方面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问题。该案简要案情如下:2009年8月,被告人旷某先后两次串至A县盗窃摩托车,共计盗得摩托车两辆,经鉴定总价值为3919元。犯罪地A县公安局在接受被害人报案后,对该案作出了立案侦查的决定。在侦查期间,犯罪嫌疑人旷某在其居住地B县被当地公安局拘留并逮捕,此后B县公安局在没有作出立案决定的情况下侦办了该案,并向当地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在本案中,被告人居住地B县的公安机关管辖了依法不属于其管辖范围的案件,其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

Continue Reading

宽严相济在职务犯罪等案件审判中的贯彻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2月8日发布的《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意见》),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内涵作出了科学阐释,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落实提出了明确要求,是新形势下刑事审判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对于人民法院正确适用法律,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意见》内涵深刻、内容丰富,为深入理解和正确适用本《意见》,现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就《意见》有关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案件审判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规定说明如下: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经济犯罪案件审判中的具体贯彻

Continue Reading

Craftman’s Spirit,
Strive for Excellence

Focus, Profession, Perfection

Professiona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