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Research on criminal defense

Constantly go back and forth between norms and facts · repeatedly measure between evidence and conscienceNorms, facts, evidence, conscience, human rights, justice

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执行难之解决对策

一、我国刑事附带民事执行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尊重人权、保障人权理念的加强,公民权利意识的逐步提高,我国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数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随着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数量的增多,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难的问题也突显出来。司法实践中,民事执行难是长期困扰人民法院工作的“顽疾”,而附带民事案件的执行,则成为顽疾中的顽疾,几乎令所有执行法官望而却步。

Continue Reading

关于“90”后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与思考

“90”后是指1990年以后出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普遍为独生子女,享受着比“80后”更为富足的物质生活,更加追逐个性、重视自我,更早接触成人世界。从2008年开始,199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孩子就已经年满18周岁,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完全刑事行为责任人,步入了‘成年人’的行列。2009年,“90后”的队伍在逐渐壮大,而相应的,“90后”的犯罪率也在持续上扬,并已有成为“犯罪主力”的态势。2009年蝶山法院共受理“90”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8件,在全年刑事案件中所占比例为9.5%,比去年同期上升0.8%,涉案人数27人。
一、案件特点

Continue Reading

略论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

缓刑是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间内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是刑罚轻刑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正确适用缓刑,能够切实化解矛盾,减少社会对抗;可以促使犯罪分子改过自新,预防犯罪分子重新犯罪和交叉感染;可以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安定等。缓刑制度在我国也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近年来,作为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宽”的一面的代表之一,缓刑制度在刑事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适用。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缓刑制度在司法领域的运用日益频繁,相应地,缓刑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也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Continue Reading

刑事普通程序简易审完善之思考

基于犯罪率的上升和抗辩式诉讼模式的引进,为了提高诉讼效率,节省司法资源1,我国1996年修正的新刑事诉讼法根据程序分流原理,专门增加了简易程序。然而,诉讼实践中简易程序适用率一直还是很低。在这种情况之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司法部于2003年3月14日制定颁布了《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 试行 ) ( 以下简称《意见》,其程序称为“普通程序简易审”),确认并将普通程序简易审推向全国。普通程序得以简化审理,其在实现刑事程序效率价值和公正目标,推进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Continue Reading

职务侵占罪的司法认定及与盗窃罪的区别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极具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公司、企业和其他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共财物的问题日渐突出,对“非国有”单位的约束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司法实务中,面对形形色色的主体与作案手段,正确认定职务侵占罪,精确把握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区别,按照罪刑法定原则准确定罪量刑,对于保护非国有单位的利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挥刑法打击犯罪职能作用至关重要。
一、审判实例

Continue Reading

Craftman’s Spirit,
Strive for Excellence

Focus, Profession, Perfection

Professiona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