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刑事自诉案件若干问题研究 admin | 2017-12-19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自诉案件,是指不经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对被告人提起公诉,而是由被害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自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自诉案件虽然不多,但因自诉案件主要是直接侵害公民个人合法权益的案件,处理不当也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带来消极因素。下面笔者通过对我国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对自诉案件的规定进行引证分析,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构想。一、自诉案件存在的问题 Continue Reading
沉默权研究 admin | 2017-12-19 内容摘要: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是否应该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成为诉讼法学界和司法实际部门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作者认为对于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是否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应当慎重对待,从长计议,应逐渐从立法上确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沉默权。本文通过追溯沉默权的历史渊源,论证我国设立沉默权的可行性,并且探讨我国设立沉默权制度的模式,期望最终完善我国的司法制度和实现司法公正。关键词:刑事证据 沉默权 可行性一、沉默权制度概述 Continue Reading
“哈尔滨警察打死青年”案的法理焦点 admin | 2017-12-19 “哈尔滨警察打死青年”轰动全国,但涉及的法律问题实际上并不复杂,其焦点无非有三:一是定故意杀人还是故意伤害(致死)?二是如何量刑,会不会出现死刑?三是被害人林松岭的同伴杨森如何判处?焦点一:故意杀人还是故意伤害?从陆续披露的案件细节来看,打死林松岭的警察实际上只有齐新和刘力男两人。事发当晚,被害人林松岭及其同伴杨森首先动手,打伤三名警察,然后齐新和刘力男两名警察还手,将林松岭殴打致死,在场的其他警察并未参与打斗。虽然从新闻的角度而言,“六警察打死青年”的提法更能吸引眼球,但从法律角度来看,对林松岭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的,应当是齐新和刘力男两名警察。 Continue Reading
“哈尔滨警察打死青年”案民事赔偿问题解读 admin | 2017-12-19 作为一起轰动全国的案件,舆论对“哈尔滨警察打死青年”案的几名被告将承担何种刑事责任非常关注,而该案的附带民事赔偿问题却少有人问津。笔者认为,逝者已去,让被告人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固然重要,但是,通过民事赔偿对受害人家属进行经济上的弥补,或许更有实际意义。庭审过程中,死者林松岭的父亲林吉利、母亲鹿庆红及非婚生女林某某对齐新、刘力男及糖果酒吧经营者金梅都提起了附带民事诉讼;李鑫宇、王金刚也分别对杨森提起了附带民事诉讼。但是,人的生命和健康都是无价的,并没有一个明确的金钱尺度来衡量。那么,此案中,司法机关可能会如何确定赔偿的范围和额度呢? Continue Reading
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 admin | 2017-12-19 摘要:犯罪构成理论是刑法理论的基石、核心、灵魂,惟以其为基础,刑法理论体系方得以构筑成型。在我国犯罪构成这一理论现象本属于“舶来品”,经过长期的理论实践研究,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但是这一理论体系还存在诸多缺陷。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的犯罪构成理论进行评析,加以与其它国家犯罪构成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发展提出建议,以期有益于我国刑法理论的发展。关键词:犯罪构成构成要件 比较法研究一 、犯罪构成的概述 Continue Reading
和谐司法视野下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调处 admin | 2017-12-19 当前,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经济损失不能得到很好执行,是一直困扰法院的执行工作,也是造成当事人涉法上访的因素之一。就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被告人一旦犯罪,其本人或其亲属怕法院查封、拍卖其财产以作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极可能会将其财产转移和隐匿,造成法院判决下来,无法执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此外,法院在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判决时,也会考虑被告人的执行能力,为防止以后难以执行,大部分没有判决足额赔偿,致使被害人的合法性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这与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和“司法为民、案结事了”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司法理念是相悖的。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