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Research on criminal defense

Constantly go back and forth between norms and facts · repeatedly measure between evidence and conscienceNorms, facts, evidence, conscience, human rights, justice

死缓变更执行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死缓制度是我国刑罚执行的特色制度,这一制度体现了“少杀、慎杀”的刑事司法政策,体现了对罪犯生命权的重视,但由于我国立法本身的不完善,这一制度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研究。现行司法解释所作的关于死缓犯在考验期间故意犯罪一律由中院管辖的规定是否合理,在考验期间故意犯罪一律执行死刑的规定是否具有正当性以及在考验期间既有故意犯罪又有重大立功等情节时的处理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具有研究的必要性。
关键词:死缓制度死缓变更执行故意犯罪 
前言

Continue Reading

审判阶段刑事和解制度构建思考

刑事和解作为一项新型的刑事问题解决机制,对于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积极解决社会纠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但是,在我国适用此项机制的理念基础、制度体系和社会环境还相对薄弱的今天,如何使之与现行刑事司法制度相衔接,与既有司法理念相协调,进而归整出一套具有本土特色的制度模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
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既包括侦查阶段的适用也包括审查起诉阶段的适用,还包括审判阶段的适用。我们认为,审判阶段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是其中最主要的适用阶段。本文就以审判阶段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为研究视角,就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审判阶段刑事和解制度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Continue Reading

受贿罪的客观要件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388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该客观要件有两层含义:

Continue Reading

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处理机制探析

建立和完善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工作机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符合诉讼经济原则,可以有效简化办案程序、提高办案效率,有利于保护人权,从而取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轻微刑事案件的概念和范围
轻微刑事案件

Continue Reading

“交通肇事后逃逸”构成要件之我见

因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情节恶劣,社会危害性强,为此,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但鉴于交通肇事后逃逸过程行为当事人逃逸行为的复杂性,笔者认为,对此问题还是应当结合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来准确把握。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略析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
一、从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看
首先,行为人必须出于逃避救助义务或者法律责任的动机。

Continue Reading

Craftman’s Spirit,
Strive for Excellence

Focus, Profession, Perfection

Professiona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