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Research on criminal defense

Constantly go back and forth between norms and facts · repeatedly measure between evidence and conscienceNorms, facts, evidence, conscience, human rights, justice

论转化型抢劫罪成立的条件与现行法律之不足

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可见,本罪是由盗窃、诈骗、抢夺犯罪转化来的,最终应依照抢劫罪处理,故称为转化型抢劫罪或准抢劫罪。为更好地理解,适用本条规定,本文拟从转化型抢劫罪成立的条件与现行法律规定之不足进行探讨:
一、转化型抢劫罪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前提条件:

Continue Reading

保释与取保候审制度比较

前不久,由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英中协会主办的“保释制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英国的法官、检察官、警官与我国高等院校、司法机关和律师界的专家学者一百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英国保释制度的立法与实践、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现状分析、保释制度与取保候审比较以及借鉴保释制度完善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英国保释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特别是英国的学者,分别从司法、检察官、警察、辩护方的角度,介绍了英国保释制度现行法的规定及其理论基础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做法等。

Continue Reading

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及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以来,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然而,据有关职能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案件近年来却不断上升。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犯罪率2001年比上年上升300,2002年同比上升120;某县法院,2001年判处未成年人犯罪同比上升4.15倍,2002年同比上升1.89倍。因此,本文试就青少年犯罪的动机以及如何加强青少年教育,特别是法制教育等方面作点探讨。
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及状况

Continue Reading

关于警察应否出庭作证的思考

刑事诉讼法规定:任何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警察因为工作性质,对经办的案件,或直接或间接的了解案件情况,警察若能出庭作证,更有利于法官充分了解案情,对案件做出正确的裁判。但在当前很少有警察出庭作证的情况下,我认为以下情况应由警察出庭。

Continue Reading

Craftman’s Spirit,
Strive for Excellence

Focus, Profession, Perfection

Professiona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