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Research on criminal defense

Constantly go back and forth between norms and facts · repeatedly measure between evidence and conscienceNorms, facts, evidence, conscience, human rights, justice

专家析疑案 法理解困惑(上)

主持人语:4月6日人民法院报《案例研究》专版刊登《朱某行为应定何罪》一文,作为疑案请读者展开讨论。5月8日,本刊将读者的讨论意见集纳刊出。此案案情并不复杂,但在适用法律问题上却颇多争论。为满足读者要求,本刊又从刑法学界请北京大学法学院陈兴良教授,从司法部门请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高憬宏副庭长,特别是因讨论中涉及不当得利等民法问题而请研究民商法的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陈?研究员,请他们从不同领域和视角就本案发表意见。本报将在今明两日的第三版刊出。讨论的案情:2002年11月24日下午,朱某发现有一个推摩托车的人形迹非常可疑,觉得他的摩托车可能是偷来的。

Continue Reading

刑事庭审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完善措施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庭审模式由纠问式转变为控辩式,旨在保持攻守平衡,增加庭审对抗,但目前庭审给人的感觉,与过去相比只不过有两个形式上的变化:一是公诉机关由原来移送卷宗转变为目前移送复印件;二是法庭调查中由审判长宣读出示证据转变为公诉人宣读出示证据。但实际上,控辩双方并不能保持攻守平衡,庭审对抗性较差。究其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审判人员思想守旧,沿袭旧的审判方式,时常先入为主,对被告人作了有罪推定。
2、证人(含被害人)出庭作证率低,导致大量的公诉案件法庭只能片面地依赖于公诉机关业已固定好的言词证据。

Continue Reading

专家析疑案 法理解困惑(下)

本着刑法适用的谦抑原则——朱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长 高憬宏
对《朱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读者们发表了很多有见解的意见。概括起来说多数意见主张定罪,至于定什么罪主要有六种观点。这些观点虽各有一定道理,但均值得商榷。先让我们一一作个分析:

Continue Reading

该行为是否构成包庇罪

2002年8月,毛某因开矿所需,未依法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到某民用爆破服务站购买爆炸物品。该站职工朱某、高某、周某在明知毛某无合法手续的情况下,仍卖给其炸药16箱(384公斤)、导火线1盘(250米)、雷管2盒(200枚)。在公安机关查处该案过程中,朱某在向公安机关投案时作了隐瞒高某、周某的犯罪行为的供述。检察机关以高某、周某犯有非法买卖爆炸物罪,朱某犯有非法买卖爆炸物罪和包庇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本案中,被告人朱某、高某、周某构成非法买卖爆炸物罪毋庸置疑,但对朱某是否构成包庇罪存在分歧:

Continue Reading

略论军人违反职责罪(上)

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始终是军事刑法乃至国家刑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教育广大官兵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认真履行军人职责,巩固和提高战斗力,保障平时军事训练、装备维护、安全保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顺利完成,特别是对确保战时取得胜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军人违反职责罪的立法沿革   早在红军初创时期,我军就制定了红军惩戒条例,抗日战争时期,又制定和颁布了八路军军法条例、新四军奖惩暂行条例等。从解放战争起直到建国初期,我军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一批军事刑事法规。1951年5月,军队司法机关拟定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暂行军法条例。1954年,又组织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刑罚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刑法。

Continue Reading

刑事案件中“前因”的界定

案例一:被告人张某之子系无业游民,平时寻衅滋事,横行乡里,为害一方,张某出于为民除害的动机,趁其子熟睡之机将其砸杀。法院审理后认为,鉴于张某之子平时恶行这个前因,以故意杀人罪从轻判处张某有期徒刑六年。
案例二:被告人刘某曾因借潘某钱不还,潘某将此事反映至刘某所在部门,刘某由此怀恨在心,遂纠集他人将潘某打成轻伤。法院经审理认为,刘某欠债不还已是不对,遂根据案情酌定从重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
在这两个案例中,只所以被告人被量刑的轻重不同,是由于有“前因”在刑罚的适用上发挥着作用。在刑事审判工作中

Continue Reading

Craftman’s Spirit,
Strive for Excellence

Focus, Profession, Perfection

Professiona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