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 刑辩研究Criminal debate

在规范与事实之间不断往返 · 在证据和良知之间反复度量规范、事实、证据、良知、人权、正义

对刑事诉讼价值设定的法理思考

内容提要: 刑事诉讼的价值判断将直接影响到诉讼公正的实现。而对中国影响至深的传统工具主义法律观必然使得刑事诉讼更多地关注对犯罪的控制与打击。在对传统法律工具主义的批判过程中,现代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已经确立了个人权利优先的诉讼价值,而这种价值的确立得到了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法治理念的验证。
关键词: 刑事诉讼 价值设定 工具主义 国家谦抑原则 法治理念
一、价值取向问题的提出
刑事诉讼中不同利益群体的存在决定了价值取向问题的存在。针对不同的利益群体冲突,国家法必须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其价值指引将直接决定不同群体诉讼权利和刑事诉讼现代化的实现。

阅读更多

如何认定退交请托人财物的“及时”性

【案情】
2008年8月,某县公开竞聘小学校长,竞聘中孙某进入了政审程序。同年9月某日晚上,为了感谢时任县教育局长钟某的关照,孙某打电话约钟某到某宾馆后,送给钟某现金20000元。2012年3月3日,钟某知道专案组在同年2月16日找了其后任教育局长黄某谈话,遂将该20000元现金退回给了孙某。经查,黄某案与钟某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没有关联;钟某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存在客观合理事由阻隔其及时退还该2万元。
【分歧】

阅读更多

试论家庭暴力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系

从古自今,人们一直把以婚姻血缘关系为基础构建的家庭看作是个人生活的温馨、欢乐、幸福的港湾。一个人从出生起就在家庭这一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成长,所以家庭是少年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也是最重要的场所。每一个家长,也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有所作为,成龙成凤,光宗耀祖。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们的良好愿望却不能实现。就是在这个本应充满温情的地方,却存在一种有古老又为人们所熟视无睹的现象——家庭暴力。

阅读更多

刑事被害人过错责任的完善

我国对被害人过错责任的关注还处于“初级阶段”。最高人民法院决定施行的《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在故意伤害罪中有对被害人过错确认为减轻被告人基准刑量刑的情节,各省份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如辽宁省《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试行)》量刑的总则中也细化了被害人过错为“直接责任与一定责任或者明显过错与一般过错”,但仍不够系统,在判断标准上更是没有明确,导致实践中认定不均衡的现状。因此,准确判定被害人过错必须通过研究细化被害人过错责任、影响被害人过错责任大小的因素以及认定被害人过错的方法,这将对定罪量刑和完善刑法理论体系具有意义。
一、被害人过错责任概述

阅读更多

工匠精神    追求卓越专注、专业、精益求精

律师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