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 刑辩研究Criminal debate

在规范与事实之间不断往返 · 在证据和良知之间反复度量规范、事实、证据、良知、人权、正义

浅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方式

论文提要: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基于刑罚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刑罚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刑罚谦抑性观念而产生的,它认为有限的刑罚资源应当使用到最需要刑罚规制的地方。当前,建构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的政治目标,和谐社会是指在一个社会,矛盾和纠纷能够得到及时的调解,犯罪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只有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才能使轻罪与重罪分别得到妥当的处理,获得刑罚效果的最大化。我国应当确定刑罚轻缓化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和执法导向

阅读更多

强奸罪在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强奸罪是指行为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强奸罪的本质特征是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妇女性交,即违背妇女意志是强奸罪的内在本质特征, 犯罪手段的强制性是这一本质特征的外在表现。暴力、胁迫手段不难理解,在这里不做过多解释,而所谓的其他手段主要是指能使妇女不知反抗、不能反抗、不敢反抗的其他方法,诸如用酒将妇女灌醉而后实施奸淫的行为等等。
一、何为“违背妇女意志”在实务操作中很难认定

阅读更多

侦查终结程序之立法缺陷及完善研究

[内容摘要] 侦查终结在刑事诉讼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侦查终结程序在立法上存在的缺陷与完善的措施。
[关 键 词] 侦查终结 立法 缺陷与完善
侦查总结程序处于连接侦查、起诉和审判的关键环节

阅读更多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实践思考

2003年“两高一部”《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通知(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出台。所谓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是指部分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在“被告人对被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无异议,并自愿认罪”的前提下,简化审理程序,快速审结案件的一种审理方式。这一概念的形成是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成果。在《若干意见》的适用过程中许多专家、学者对刑事普通程序简化审理适用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的研究,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在此,笔者也就刑事普通程序简化审理的适用,谈—些较粗浅的观点,正确与否,仅供参考,并以期抛砖引玉。
一、对刑事普通程序简化审理的理解

阅读更多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初探

[内容提要]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纳入我国民事法律的调整范围,被害人在自己的权利遭受损害时,有权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但当被告人的侵权行为涉嫌犯罪时,被害人因该侵权行为遭受的精神损害却得不到我国刑事法律救济,刑事法律与民事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不同规定,给司法实践造成矛盾与困惑。笔者作为基层法院的一名从事过民、刑事的法官,深感这对刑事被害人显失公正。本文试就现行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的不同规定,阐述自己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缺失的弊端,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建议等问题的一些粗浅看法。

阅读更多

工匠精神    追求卓越专注、专业、精益求精

律师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