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 刑辩研究Criminal debate

在规范与事实之间不断往返 · 在证据和良知之间反复度量规范、事实、证据、良知、人权、正义

完善量刑制度改革的思考

【内容摘要】刑事案件中的量刑问题在近几年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希望量刑能够体现公平与正义,因而法院内部量刑改革也正在进行之中,最高院下发量刑规范化指导意见进行试点,量刑程序已经纳入庭审范围。针对这场改革笔者仅从一名法院工作人员的视角,以社会热点问题和司法实践为切入点分析了量刑不均衡的原因,指出了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以期能对完善量刑改革提供一点参考。 最高法院院长、党组书记王胜俊在2009年2月11日的人民法院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在完善有利于确保司法公正、廉洁的机制上下更大的功夫。

阅读更多

两种挪用型犯罪客观要件的分析与重塑

我国现行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和第三百八十四条分别规定的挪用资金罪、挪用公款罪,均属于挪用型犯罪。尽管对这两种挪用型犯罪已陆续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但在司法实践中仍体现出理论上的不足。本文拟以案说法,从中找出理论上的盲点,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 案情
被告人王某,男,系某银行行长。
经事先商量,甲公司经理刘某以公司名义用5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在王某任职的某国有独资银行办理质押对开业务,王某再以承兑汇票背书存在问题为由,从保管员处要到该承兑汇票,再由刘某的妻子打借条从王某处拿走。事隔6个月,甲公司还款500万元给该银行。

阅读更多

被收买妇女在拘禁中杀死收买人的定性(下)

被收买的妇女在拘禁中杀死收买人,是否成立特殊防卫,之所以会出现巨大的分歧,另一重要的原因也在于防卫人造成了他人的死亡。如果没有死亡,也许认定特殊防卫会显得更加自然;但是一旦造成死亡,人性中的怜悯也就被惹起,尤其是极其惹起作为法律专家们的思考:认为这样的防卫是否值得和必要,是否过于严重?但是,他们自觉不自觉的在专业的纠葛偏离普通大众越来越远,从而站在了人民大众的对立面。但是,刑事政策能够给我们这样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答案。
一、从正当防卫中刑法确立的合法利益对于非法利益的优越性来看

阅读更多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思考

【内容提要】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增多之势,愈来愈低龄化、成人化、智能化;未成年人犯罪有着深刻的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社会原因;要强化教育挽救、惩治预防、环境整治、社区矫正等工作,遏制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但是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急剧上升,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社会问题。为此,笔者近期对云梦县2007年以来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形成了一些肤浅思考,以期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关注,采取得力措施,共同做好遏制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发展态势

阅读更多

认定干股型受贿的几个要点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贪污腐败保持高压态势,隐蔽性较强的干股型受贿案件有所增多。在审理此类受贿案件中,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要点,做到不枉不纵。
第一,双方对收受干股达成合意。请托人为谋取利益,允诺无须对价给予一定的股份,国家工作人员知道并同意接受该股份,即双方对收受干股达成一致意见。合意的形式可以是书面协议,也可以是口头约定,总之双方是心知肚明。如果仅是请托人自己认为是给予股份,而该意思并未传递给对方,对方也不知道的,不能作为干股来认定。例如,ABC三人开办一公司,考虑到业务发展需要某甲的帮忙,便确定给甲二成干股,但并未告知甲,甲虽然收了他们的钱物,但不能认定为干股型受贿。

阅读更多

工匠精神    追求卓越专注、专业、精益求精

律师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