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Research on criminal defense

Constantly go back and forth between norms and facts · repeatedly measure between evidence and conscienceNorms, facts, evidence, conscience, human rights, justice

刑法中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之说

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指犯罪对国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了社会主义社会。如果某种行为根本不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刑法就没有必要把它规定为犯罪,也不会对它进行惩罚。某种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认为是犯罪。由此可见,没有社会危害性,就没有犯罪;社会危害性没有达到相当的程度,也不构成犯罪。因此,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质和量的统一。
一、犯罪构成的社会危害性

Continue Reading

论我国附属刑法的价值、现状及其缺陷

附属刑法是指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条款,它包含于行政法规、经济法规之中,与相应的行政法规、经济法规融合在一起作用于某类社会关系,这是它与刑法典、单行刑法在立法模式上不同之处。
一、附属刑法的价值
附属刑法的附属性使其在调整刑事法律关系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价值:

Continue Reading

村基层组织人员主体资格辨析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城中村改造步伐的加快,出现了一些村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等基层组织人员在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国有土地的经营管理以及协助人民政府从事其他行政管理工作中,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构成贪污或受贿罪,对此,司法实务中没有争议。但对于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中,随意使用权利或超越职务范围,致使公共财产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能否构成滥用职权罪颇有争议。本文拟用实践中出现的案例,以此论述渎职罪的主体资格。

Continue Reading

鉴定启动权与举证责任分离悖论之反思

摘 要:我国的刑事司法鉴定启动制度存在控方权力过大,启动权分散、证明责任与鉴定启动权无法衔接等问题。重新分配鉴定启动权、构建强制司法鉴定机制以及强化诉讼主体监督机制是构建科学的刑事鉴定启动制度的有效途径。(全文计6900字)
关键词:证明责任  司法鉴定
犯罪构成
我国的刑事司法鉴定启动制度存在控方权力过大,启动权分散、证明责任与鉴定启动权无法衔接等问题。重新分配鉴定启动权、构建强制司法鉴定机制以及强化诉讼主体监督机制是构建科学的刑事鉴定启动制度的有效途径。
一、困惑:我国刑事司法鉴定启动权构建的误区

Continue Reading

Craftman’s Spirit,
Strive for Excellence

Focus, Profession, Perfection

Professiona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