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 刑辩研究Criminal debate

在规范与事实之间不断往返 · 在证据和良知之间反复度量规范、事实、证据、良知、人权、正义

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重点解读

2017年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4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共同会签并正式下发。
一、制定背景和意义

阅读更多

淮安洪泽法院关于拒执罪司法适用的调研报告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以下简称拒执罪)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一项罪名。近年来,随着基层法院审理民商事案件的标的额大幅增长,被执行人逃避执行、阻挠执行等犯罪行为对社会诚信、司法权威的危害也越来越大。为正确适用拒执罪,有效破解执行难,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人民法院就拒执罪司法适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拒执罪审理概况及表现形式

阅读更多

关于轻伤害案件调解与处罚问题的分析

随着近年来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引发了社会利益的剧烈冲突,社会结构空前复杂,社会关系处于急剧转型阶段:由依靠亲缘、地缘、血缘等联结关系所维系的“熟人社会”,向倚赖法律、规则等制度形态所调整的“陌生人社会”过渡。转型期的社会关系演进尚未完成,正处于一种“半生不熟”的状态之中。[1]加之个人遇事易冲动、不冷静,一些民间琐事迅速激化升级为矛盾,甚至转化为刑事案件。因此在大部分人口居住的城乡结合部和农村,轻伤害案件尤其多发。一、轻伤害案件的法律性质轻伤害案件并不是刑法规定的一种单独的案件类型,它实际上是故意伤害案件中的一部分。故意伤害行为可能造成的伤害结果有四种:轻微伤、轻伤、重伤、死亡。

阅读更多

交通肇事罪附带民事部分适用法律问题研究

最高人民法院指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诉讼制度。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研究认为,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是必要的。因此,新的刑事诉讼法,对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修改后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更能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更能落实宽严相济政策。对维护被害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对树立司法权威和保障司法的统一,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正确理解并正确贯彻执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每个刑事法律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交通肇事罪附带民事案件在刑附民案件中占比最大,几乎案案涉及,复杂性最强,表现在:

阅读更多

关于刑法去性别化的思考

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将“猥亵”后的“妇女”二字改为“他人”,使刑法中的“猥亵罪”的犯罪对象由“妇女”扩大为“他人”,这种去性别化的立法因其适应社会的需要、更具科学性而受到学界的好评。但这还只是我国刑法去性别化的起步,刑法中仍然存在一些犯罪对象或者犯罪主体被不当性别化的条款,这主要体现在强奸罪、侮辱妇女罪、拐卖妇女罪、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罪和引诱幼女卖淫罪等罪名中。
一、刑法不当性别化弊端的法理思考

阅读更多

工匠精神    追求卓越专注、专业、精益求精

律师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