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 刑辩研究Criminal debate

在规范与事实之间不断往返 · 在证据和良知之间反复度量规范、事实、证据、良知、人权、正义

试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是我国刑事制度的特色。刑事诉讼法第七章专章共四条作出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六章共27条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该项诉讼制度,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做到案结事了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该诉讼制度在设计上存在缺陷和不合理之处,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不利于保护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结合刑事审判工作的实际,应构造符合我国国情和司法实践现状的便于操作执行的刑事损害赔偿制度。
一、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避免审判资源的浪费

阅读更多

浅析我国行政刑法立法方式的缺陷及完善

【摘要】行政刑法的立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西方国家,西方国家关于行政刑法立法方式的研究也起步很早并得到快速发展。而我国行政刑法立法方式的研究尚出于起步阶段,这就决定了我国行政刑法立法方式相比之下仍然很不完善,其存在的缺陷亟待解决。笔者在本文中就我国行政刑法的渊源展开分析,从而发现我国行政刑法立法方式存在的种种缺陷,进而探索我国行政刑法立法方式的改善之道。
【关键词】行政刑法规范  刑法规范  立法方式  劳动教养

阅读更多

新刑诉法与民诉法司法鉴定之比较

新《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于2013年1月1日实施。两大诉讼法的修改均涉及了有关鉴定的内容,由于新刑诉法与新民诉法在案件性质、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选择等方面存在显著不同,因此立法者根据两大诉讼法的不同对有关鉴定的内容也作了不同规定,但是,这些新规定是否有助于鉴定制度在两大诉讼法中的良性运行,值得探讨,笔者就其中两个制度进行思考。
一、鉴定人不出庭的作证的后果
程序性制裁既能对实施违法行为者获得的利益进行剥夺,也能对受害人受到的损害进行补偿,有利于实现制裁作为一种责任机制所应具有的双重功能。

阅读更多

强行与同居的未婚妻发生性关系能否算强奸

【案情】
李某与欧某于2010年3月相识,后相恋。2011年4月16日双方按照农村的习俗摆酒订婚,并在外租房同居。2012年9月份,在两人准备结婚之际,却因为新房的装修问题闹矛盾,李某回了娘家。2012年10月1日晚,欧某喝了酒后来到李某住处,欲与李某发生性关系,李某提出自己来了月经,欧某不信,最终强行与李某发生了性关系。
【分歧】
对于欧某强行与李某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定性,有以下两种意见:

阅读更多

如何预防食品监管渎职犯罪

我国刑法分则没有将“以营利为目的”规定为“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两罪的构成要件,然而作为典型的贪利性犯罪,除了科技发展带来的人类无法察知控制的“社会风险”外,促使两类犯罪频发的根本原因还是为了牟取利益。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近年来的司法实践来看,危害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往往与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行为交织在一起。相比于上述两类典型的食品安全犯罪而言,食品监管渎职行为虽属于渎职类犯罪,但其之所以与食品安全犯罪并发而且多发,跟监管主体受各种利益的驱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食品监管渎职犯罪的利益驱动因素主要有:

阅读更多

工匠精神    追求卓越专注、专业、精益求精

律师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