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不断上升态势,犯罪类型呈现多样化,犯罪年龄呈现低龄化现象,未成年人犯罪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院通过对2007年未成年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未成年犯罪特征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望能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起积极作用。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
2007年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院共审理未成年人犯罪62件,涉案人数97人,共同犯罪32件计64人。其中盗窃51人,抢劫24人,寻衅滋事5人,故意伤害4人,强奸3人,其它10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以上1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8人,三年以下49人,拘役10人,缓刑29人;农村74人,在校生10人,辍学2人,无业人员11人;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4人,十六以上不满十八岁93人,小学28人,初中54人,高中15人,曾经犯罪的人员3 人,累犯3 人;男性94人,女性3人。
1、共同犯罪居多。未成年共同犯罪占犯罪人数的66%。未成年人作案时,往往通过纠集玩伴一起作案来壮声势。由于未成人心态不稳定,自控意识较差,好逞强,容易被感染而形成共同作案,且很容易结成犯罪团伙,但团伙成员一般不固定,具有随时纠合的特征,多见于抢劫、盗窃犯罪案件中。
2、犯罪起意存在突发性。青少年犯罪时,大多数没有预谋和计划,一时心血来潮,遇事冲动冒险而不计后果。有的青少年会因一些小事而行凶伤人,“激情犯罪”在未成年犯罪中占有相当多数。预谋性犯罪也渐显苗头,主要是模仿影视中黑社会犯罪,很少顾及后果,手段也较野蛮残忍。
3、侵犯财产犯罪居多。未成年犯罪案件中,侵犯财产的盗窃、抢劫犯罪占77%。但涉案金额大多在10—200元间,300元以上者很少见,这与青少年存在“钱少不犯法”的心理有关,从而纵容自己犯罪。
4、暴力程度相对较轻。青少年在抢劫犯罪中,多采取搜身或采用语言吓唬,如“拿点钱给我花花,要不揍你”等类语言。被害人若顺从交出,则抢劫结束;如若被害人拿钱迟缓,多采取用脚踢或扇耳光等手段威胁被害人交出财物。抢劫者由受害人反抗未得逞的,有的则就此作罢,有的会以群殴的方式或用凶器将被害人殴打至轻伤、重伤。
5、犯罪地点较窄。抢劫案件53%发生在学校和网吧附近,这主要与涉案青少年多为该校学生或在网吧上网,而其他社会活动少有关,同时也与作案目标定位于弱小学生,反抗不强,外来干扰小,容易得逞等因素有关。
6、文化程度较低。大部分人为中小学文化,有的甚至小学都没有毕业而辍学在家。这些人多缺乏法律知识,多数人不知事由就触犯了法律,很少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背景和原因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客观因素
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着深刻的客观背景,主要受不良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1、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环境好坏,对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家庭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家庭不和睦。单亲家庭的子女多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的关怀,往往会产生反社会的不良心态和行为。二是家庭管教不当。有些家庭对子女过于溺爱纵容,未成年人的心理产生扭曲,以“自我中心” ,形成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三是教育重视不够。有的父母为生计忙于奔波,或为自己享乐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
2007年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院共审理未成年人犯罪62件,涉案人数97人,共同犯罪32件计64人。其中盗窃51人,抢劫24人,寻衅滋事5人,故意伤害4人,强奸3人,其它10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以上1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8人,三年以下49人,拘役10人,缓刑29人;农村74人,在校生10人,辍学2人,无业人员11人;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4人,十六以上不满十八岁93人,小学28人,初中54人,高中15人,曾经犯罪的人员3 人,累犯3 人;男性94人,女性3人。
1、共同犯罪居多。未成年共同犯罪占犯罪人数的66%。未成年人作案时,往往通过纠集玩伴一起作案来壮声势。由于未成人心态不稳定,自控意识较差,好逞强,容易被感染而形成共同作案,且很容易结成犯罪团伙,但团伙成员一般不固定,具有随时纠合的特征,多见于抢劫、盗窃犯罪案件中。
2、犯罪起意存在突发性。青少年犯罪时,大多数没有预谋和计划,一时心血来潮,遇事冲动冒险而不计后果。有的青少年会因一些小事而行凶伤人,“激情犯罪”在未成年犯罪中占有相当多数。预谋性犯罪也渐显苗头,主要是模仿影视中黑社会犯罪,很少顾及后果,手段也较野蛮残忍。
3、侵犯财产犯罪居多。未成年犯罪案件中,侵犯财产的盗窃、抢劫犯罪占77%。但涉案金额大多在10—200元间,300元以上者很少见,这与青少年存在“钱少不犯法”的心理有关,从而纵容自己犯罪。
4、暴力程度相对较轻。青少年在抢劫犯罪中,多采取搜身或采用语言吓唬,如“拿点钱给我花花,要不揍你”等类语言。被害人若顺从交出,则抢劫结束;如若被害人拿钱迟缓,多采取用脚踢或扇耳光等手段威胁被害人交出财物。抢劫者由受害人反抗未得逞的,有的则就此作罢,有的会以群殴的方式或用凶器将被害人殴打至轻伤、重伤。
5、犯罪地点较窄。抢劫案件53%发生在学校和网吧附近,这主要与涉案青少年多为该校学生或在网吧上网,而其他社会活动少有关,同时也与作案目标定位于弱小学生,反抗不强,外来干扰小,容易得逞等因素有关。
6、文化程度较低。大部分人为中小学文化,有的甚至小学都没有毕业而辍学在家。这些人多缺乏法律知识,多数人不知事由就触犯了法律,很少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背景和原因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客观因素
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着深刻的客观背景,主要受不良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1、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环境好坏,对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家庭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家庭不和睦。单亲家庭的子女多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的关怀,往往会产生反社会的不良心态和行为。二是家庭管教不当。有些家庭对子女过于溺爱纵容,未成年人的心理产生扭曲,以“自我中心” ,形成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三是教育重视不够。有的父母为生计忙于奔波,或为自己享乐